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企海外并购步伐收缩 国字号企业走出去难
2014/1/6 10:00:13    新闻来源:互联网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正加速走出国门的步伐。"走出去"成为我国企业迈向国际舞台、发展全球产业经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以往的能源、矿产资源等中国企业的优势已出现下滑趋势,央企、国企也都面临并购困境,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路径到底是开始收缩还是出现新的机遇呢?
        
   稀土、矿产等能源企业在海外并购占比收缩

       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速度加剧,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额增加了5倍,2008年并购交易额仅103亿美元,2012年已达到6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是,在看上去很美的数据背后,却存在以稀土、矿产等能源企业并购重组收缩趋势。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旭告诉光明网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海外并购有下降的趋势,无论是速度、数量还是金额都有所收缩。而记者从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近日针对大中华地区并购参与者发布的调查报告《并购市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根据《并购市场》数据显示,大中华地区的企业在2012年完成了181项并购交易,而今年前3季度即已完成164项并购交易。数据还显示,虽然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交易仍占据很大比例,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该领域的交易量在减少,说明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对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的调整,邓旭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跟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相关联;二是说明一窝蜂的走出去都是去找矿、煤,虽然这种稀有金属很吸引人,但这种是不可持续的。"在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应该上升到一个基本国策层面上。"邓旭说,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关于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一说法,现在看来是有缺陷的。在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几百种矿产中,我们国家的品种方面的拥有量是比较少的,在全球的排位大概处在中等偏下,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在稀有资源方面,邓旭称,我们国家拿得出手的、叫的响的应该是稀土。前些年我们国家运用稀土这个武器在世界上挣得了许多话语权。"但是这两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将近80%,但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仅23%,这说明替代的东西正在产生。另外很多国家已经启动了封尘已久的勘探计划,在海底、在深山、在各个地方找稀土等能源,所以情况是有变化的。"邓旭说。

        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之所以钟情于矿产能源等领域,邓旭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结构起根本决定作用。"由于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要素支撑,所以,在上一个阶段,我们的企业在并购方面可能更多的体现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最明显的,比如中海油,失败一次又成功一次。在矿产资源方面,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也比较关注非洲,去非洲考察的大部分是中国人,而且从量上讲,民营企业还更多,但是重点区域上央企多一些。"邓旭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跟我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关系。我们需要石油、需要天然气,而且我们也需要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所以,并购就体现在国家的市场需求上面,很多企业把并购的眼光投向这类企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收缩是退一步进两步

        那么,能源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收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冷还是潜藏新的机遇呢?邓旭认为,我们在海外的并购不是退缩,而是退一步进两步。他表示,我们有一到两年的调整期,在经济增速以后,由以投资为主改为促进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可能会面临新的行业和领域、不完全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并购重组,就全中国而言,还只是一个重点突破、有所展望的阶段,但还没有全面出击,全面出击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我们要非常期盼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做并购。

       中旅集团原总裁刘家骧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着手调整自己的策略、速度和自己并购的方式。现阶段并购,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只不过还是个序幕。现在已经从能源、矿业、资源等等转变,从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业、向第三产业迈进,所以才有了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等等方面的并购。
        
  "相对世界大范围仍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较健康,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美国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徐昌东也称,现阶段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
        
  近期,双汇47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中投入股全球最大钾肥企业—俄罗斯乌拉尔钾肥、中国建行也加快收购巴西工商银行的步伐等等中企海外并购案例就充分证明我国除能源以外的多个领域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拓展国外市场,开始迈向国际舞台。

         国字号企业海外并购难要善于包装自己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势头不减,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此前,麦肯锡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成功率约22%,失败率则达70%以上。悉数过去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不难发现,国企、央企等国字号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相对民营企业阻力更大、难度更大、失败率更高。

        对于为何国字号企业"走出去"更加困难,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旭表示应直视两点。他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全世界都开始格外关注中国。在外人眼里中国人是有钱的,中国老百姓的口袋也是厚实的。但仍有两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连成一片;第二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重要经济领域应该说国有的比列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走出去的阻力军和主要装备肯定应该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邓旭进步解释道,"因为很简单,这十多年以来,央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会存在一种文化冲突和意识方面的障碍,这是毫无疑问的。"
        
  面对文化冲突和意识阻碍,国字号在突破阻力,走向国际舞台有哪些解决之道呢?邓旭谈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善于包装自己,在海外要搞模糊战略;第二,往外走的话,不一定非要是某一个企业自己走出去,可以包装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作为平台往外走,这是最成功的。比如说有央企的股份、有民营企业的股份、甚至还有国外资本。第三,这几年,借助国家的强力走出去的这些企业,并购大单的主体部分都是中央企业。但从数量上来讲,应该是广大的民营企业,这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强项。所以,央企可以联手民营企业共同"走出去"。
       
   最后,邓旭表示:"在走出去的时候,可以是合资公司、甚至子公司。因为只要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不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者是留学生自办企业,都是中国的骄傲。"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