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从中国文化看新能源的未来
2014/1/21 14:20:01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报

从中国文化看新能源的未来

新闻作者:查正发  发布时间:2014-01-16 

  前些日子,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先生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了解中国,那你就不可能了解世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不仅布莱尔先生感兴趣,我们中国人,也需要去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和发展中国文化。今天,不管是拿西方文明看中国,还是从中国文化去看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关系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宝贵的一面。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在满足自身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最离不开的还是对能源的追求。中国从上古时代到十九世纪末,人们因生产方式的不同,沿袭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观,对能源的需求是基于土生土长的、就地取材的朴素原则。中国有许多成语和俗语典故,都是与能源有关的,像"钻木取火"、"薪火相传"、"众人拾柴火焰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等。这一时期,人们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上都是顺其自然的,对能源的态度基本上是各取所需。

  历史车轮进入二十世纪,由工业文明带来的繁荣和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增速,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由地面转向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气从地下大量被开采出来,中国的能源文化也随之改变。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在能源的使用上以大型公用事业的"国家电网"为龙头,带动"中国高铁"、"中国电讯"、"中国燃气",包括农业现代化等等,把能源的使用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像今天我们讨论的"节能减排"、"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这些主题,在能源与文化的发展中,都被赋予这一时代鲜明的特殊含义。

  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能源者知未来。人们很清醒地认识到,对化石能源的青睐和执着是靠不住的。凭借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最终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破解未来能源之所需,以太阳能为主力的新能源的发展将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与新能源之路做好历史性对接,中国未来的能源文化将以和谐的普遍性的原则被人们予以全新的诠释。

  "丝绸之路经济带"带给人们的将是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面向太阳,地球最终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新能源互联网。这张网必将承载着科学家的梦想,承载着企业家的精神。这张电力互联网终将拥有巨大的能量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一首小诗代表我们的希望和信心:

  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近平春。

  紧跟正大生万物,不离光明而始终。

  (作者系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