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风电行业:发展展望概述——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十四
2014/1/23 10:58:10    新闻来源: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虽然风电目前发展开始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但从"十八大"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以及2013年以来全国主要城市面临持续的"雾霾"天气来看,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仍将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发展需要发展清洁能源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宏观战略。"十五"以来,国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各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为继,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非常明显,表现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方式的紧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针对近期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国家能源发展宏观战略的转变。"十一五"以来,我国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施能源强度控制,但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质量并没有出现根本改观。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但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如延续当前能源发展道路,雾霾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反映出国家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体现了国家对能源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以及国家能源战略思维的新变化。

——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从国家在"十一五"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效果来看,仅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等强度控制手段无法根本改变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从"十二五"前两年"能耗强度"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双重控制指标的实施效果分析,实际情况仍旧难以令人真正满意。

从2011年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变为2012年底"十八大"报告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说明国家已经真正认识到,只有实行息量控制的"硬约束",才能真正倒逼能源发展转型,并通过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被赋予"干预'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将能源工作任务从过去"保障能源供应"提升到"促进能源发展转型',这也是国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有力手段。

——可能首先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从实际可操作的角度分析,国家既要鼓励发展非化石能源,也要着力扩大相对清洁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因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着力点将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按照规划思路,风电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煤矸石等可综合利用资源以及余热发电、页岩气等新型能源资源,将成为可"开口"使用的资源。如果煤炭消费受到控制,地方政府将有动力去寻求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开发利用,在"电源建设" 、"计划电量分配指标"等以及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能源规划中,将会有更大的动力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的来看,目前风电出现运行受阻,是因为风电发展尚未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能源决策大局,而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将会有足够多的手段,去为风电发展创造新的消纳空间。

2.风电具有规模化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与其他清洁技术的比较。低碳和清洁的能源种类有很多,核能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是绿色低碳清洁能源。除了水电外,风电是目前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可再生能源。如果考虑常规能源的资源环境成本,风电在一些地区已具有了经济竞争力。此外,风电不存在大的环境、社会等方面不可克服的缺陷,这是水电、核电等其他清洁能源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资源潜力而言,生物质能资源潜力的总量是有限的,而风电开发潜力可达到10亿千瓦以上的量级;太阳能发电特别是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潜力很大,但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目前不如风电;从企业进行规模化开发的角度出发,风电也比分布式光伏发电、各种生物质能利用要容易的多。

近几年风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在一些国家已形成了较大的开发利用规模。2012年,风电已占到丹麦电力供应的27%、西班牙电力供应的16%以及整个欧盟电力消费的7%。德国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到电力消费的35%,其中50%以上将来自风电。风电目前是我国仅次于煤电和水电的第三大电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2020年达到2亿千瓦,风电是我国实现"十二五"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风电开发面临的长期挑战。第一,资源过于集中。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三北"地区:全国70米高度风能技术可开发总量约25.7亿千瓦,其中23.9亿千瓦都位于"三北"地区。但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当地电力负荷非常有限,风电消纳存在着困难。

第二,调峰电源能力不足。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自然特点,但我国的电源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11.45亿千瓦的发电总装机中,灵活性最好的燃气发电和抽水蓄能电站装机仅分别为3800万千瓦和2030万千瓦,比重分别仅为3.3%和1.7%,远远低于欧美国家30~40%的比例。风电与电网和常规电力的协调不足等原困,是我国出现了全世界上最严重弃风限电问题。

第三,电力体制和机制尚没有朝向清洁能源转型。当前的电力管理体系主要是以常规电力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理念主要以可控的火力发电为核心,这种僵化的管理思路无法适应新能源这种间歇性电源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阻力。在目前这种管理机制下,电力系统缺乏接纳间歇性电源的动力和能力,新能源与电力系统内其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无法通过合理的体制安排得以疏导,某些地区的电力系统裕度已基本达到技术极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基本失去自我主动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再不进行机制上的调整,建立起新能源发电与传统电源之间新的利益平衡方式,创造鼓励电力生产和消费新型模式的政策环境并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灵活作用,那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着重大不确定性,也必将进一步引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

为有效解决风电发展的瓶颈,我国已确立了今后风电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集中开发和分散发展并重;在"三北"及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积极落实电力送出通道和消纳市场,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项目建设;加快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电力消纳条件好的内陆地区的风电开发;鼓励各地区建设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就地利用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积极推广风电供热、风电与工业负荷协调运行,扩大风电的配置范围,加强风电外送通道建设,优化风电并网运行调度,提高风电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