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点评《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2014/1/30 10:26:5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驳世界自然基金会污蔑我国水电开发的极端环保宣传

/水博

点评者按:

127《中国能源报》刊发了记者采访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的文章《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这篇文章的起因是20138月《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发布了"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惊人消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和质疑。记者想求证一下,此结论的真实性。然而,非常遗憾,作为《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的组织方和经费提供方的WWF官员,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看来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先生,也不得不承认"长江生态已经崩溃"并不是考察得出的结论,而是个别人借机编造出的一个谣言。除此之外,雷刚先生在文章中的一些说法,也是不够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了避免误导更多的公众,笔者特地对文章进行了补充和点评。是否有道理,请大家参考。

以下为《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的原文,其中【】中的部分为笔者的点评。

《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中国能源报:本次科考能否说明长江鱼类生态已经崩溃?理由是什么?

雷刚: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 是在科考队多位专家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现场采样结果的验证,得出的结论。除了本次科考,近年来不同研究机构、领域的专家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说明了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表现为种类数量减少,经济鱼类低龄化、小型化,而且趋势加剧。

【根据记者的提问,本次考察的结论能否说明长江生态已经崩溃,才是需要雷刚先生回答的问题。但是,雷刚先生却故意回避,大谈"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如何如何。实际上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社会上从来也没有什么分歧。现在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是否发现了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新证据?如果没有,作为考察的组织方就应该公开澄清错误,承认"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说法是有人编造出的谎言。】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造成近年来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依据?

雷刚:长江水生物种资源面临的威胁包括,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江湖阻隔与围垦导致的栖息地消失或者退化、外来种入侵等。对长江流域的鱼类来说,至少有3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导致其加速的衰亡,第一,50-60年代的大围垦导致大量鱼类栖息地的消失;第二,近20-30年来严重的非法、过度捕捞;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以四大家鱼为例,1997-2002年三峡水库蓄水前,监利断面家鱼卵苗径流量分别为35.87亿尾、27.47亿尾、21.54亿尾、28.54亿尾、19.04亿尾和19亿尾,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坝下水文条件变化等原因,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产卵规模明显下降,2003-2009年卵苗径流量分别为4.06亿尾,3.39亿尾、1.05亿尾、2.31亿尾、0.89亿尾、1.82亿尾、0.42亿尾,繁殖时间推迟到7月上旬,已形不成苗汛。

【雷刚先生的这段内容说的还不错,基本上是在用数据说话。不过,应该补充的是,雷刚先生的这个数据还不完整。因为,从2009年到现在,又过去了很多年,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的情况,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据统计到2012年底,长江四大家鱼的鱼卵苗数量,已经恢复到了三峡蓄水发电初期的2003年的4亿多尾的水平。前不久(2014-01-11)新华社记者,还报道了"三峽工程生態調度達到預想效果四大家魚現'魚卵汛'"(news.xinhuanet.com/fortune/)。这个新的情况,是雷刚先生不知道,还是故意不说的想误导公众呢?

必须承认,水电开发对鱼类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影响是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是加以减轻甚至消除的。欧洲治理莱茵河的过程,没有拆除任何一座水电站,但是,目前莱茵河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三峡工程能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在2013年,让长江四大家鱼的鱼卵苗数量,恢复到最初蓄水时的水平,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即:水电站所造成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加以补救。这是被中外很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的事实。包括雷刚先生所列举的"四大家鱼"的例子。只不过雷先生故意把最新的数据隐瞒了。】

 

中国能源报:大坝对鱼类的影响有哪些?有无可能导致特有物种灭亡?

雷刚:大坝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阻隔鱼类洄游通道,造成洄游鱼类灭绝。即使是不洄游的鱼类,就整条河流而言,大坝也影响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流。

【鱼类洄游可以通过辅助过坝措施加以克服。欧洲的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生态,美国的洄游性的鲑鱼,也是通过捕捞后人工辅助产卵的方式,解决了梯级水坝对洄游性鱼类的不利影响。关于影响基因交流的说法不够科学,因为任何水坝都不可能真正的阻断河流。水的流动始终都会存在。水都可以流动,为什么基因就不能交流了呢?再说,如果水坝能截断基因的交流,那么欧洲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怎么可能在没有拆除一座水坝的墙体下,恢复到二战以前的生态呢?】

2.改变河流水文规律。抬高水位、减缓水流、降低水温,使得某些鱼类无法适应水环境的改变,如一些激流性鱼类将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甚至灭绝,而缓流性鱼类可能增加,打破了原有的物种平衡。另外水库底部水温偏低,其开闸释放出的低水温水不利于鱼卵孵化,鱼类不能完成生活史,这对鱼类的种群增长是灾难性的后果。

【雷先生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还不够全面。激流和缓流的生境变化,确实会影响原有河流中的种群的比例,但是,这未必就是不利的。因为水库的形成,必将会增加水环境的容量,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水库蓄水应该是利大于弊。关于水温的不利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雷先生所说的"低水温水不利于鱼卵孵化,鱼类不能完成生活史,这对鱼类的种群增长是灾难性的后果"的看法,只是某些学者针对某种具体的鱼类观察的结论。但,事实上水库低温水的下泄,也会有利于某些鱼类的孵化和生长。例如,我国的千岛湖下游,就因为有了水库的低温水,才能够大量的养殖高品质的鲟鱼。另外,雷先生也许还不知道,美国的大坝分层取水设施,无一例外的都是专门提取水库深层的低温水,因为,低温水对鲑鱼的生长和繁殖都是有利的。】

3.改变部分鱼类产卵场。如改变河床底质,砾石底变为泥沙底,改变原有栖息环境。一些激流性鱼类的栖息场所将会消失殆尽,走向灭绝。

【水坝造成的任何改变,都只能是局部的。河流中激流的生境,虽然是会因为建水坝而减少但不可能完全消失。例如在一些支流小溪和水库大坝的泄水河段,总会有激流存在。对于这种生境的改变,水域中种群的优势的确会有所转变,但是,不大可能造成某种物种灭绝,除非还有其他的原因。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不拆水坝的莱茵河的生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事实。】

4.另外,一些大坝修建之后,也可能导致水环境发生变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有加速某些外来物种的扩散的可能。

【这里所说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建水坝的关系,好像是被颠倒了。记得前不久曾有新闻报道说,美国为了阻止亚洲鲤鱼对五大湖本土鱼类的威胁,正在建设阻挡的水坝,阻隔外来物种的侵入。水坝的阻隔既然不利于基因交流,显然同样也不利用外来物种的扩散。】

 

中国能源报:大坝是否会导致洄游鱼类,比如中华鲟撞坝而死?

雷刚:大坝的修建对洄游鱼类往往影响巨大。中华鲟是典型的江海洄游的溯河产卵鱼类。葛洲坝修建后,阻断了中华鲟繁殖洄游通道,仅有的产卵场被压缩到葛洲坝下游7公里江段内。其繁殖群体资源量在建坝前有2000多尾,建坝后,产卵场狭小,自然繁殖规模小,补充量不足。1997-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繁殖群体资源量下降到300-500尾,而2003-2006年下降至100-300尾。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调度,由于其蓄水调节时间与中华鲟产卵季节重叠,将可能进一步减少中华鲟产卵场的适宜面积,减小产卵期的流量,无法满足中华鲟产卵所需的生态流量,造成产卵规模进一步减小。

【中华鲟原来在长江下游根本就没有天然的产卵场。只不过在葛洲坝和三峡建成之后,中华鲟由于不能再洄游到上游原来的产卵场,不得不在长江的下游开辟了新的天然产卵场。中华鲟的这种变化恰恰说明,水坝的阻隔,对洄游性鱼类来说虽然是一种巨大的环境改变,但是,对于还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物种都应该有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长江里面的中华鲟来说,我们不能不提的是,由于采取了人工养殖,每年放流成千上万挑中华鲟幼鱼的措施(远远超过以前的自然繁殖量2000尾)。所以,目前长江中中华鲟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修建葛洲坝之前还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长江中华鲟从濒危到数量大增的变化,恰恰说明水坝建设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不仅有可能被消除,而且还可能帮助其摆脱濒危灭绝的命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濒危鱼类都能够像中华鲟那样幸运的,通过人工措施加以保护和发展的。因为,某些物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那些人们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挽回其灭绝命运的物种,往往就是自然界的进化规律。因为,人不能改变规律,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保障让所有的物种,都能永远的长期存在。不过,雷刚主任所举的中华鲟的例子,确实是我们通过水电开发保护了濒危鱼类的一个典型实例。】

 

"大坝设施导致洄游鱼类高受伤或死亡率"

中国能源报:国外有无修建大坝导致鱼类消亡的事件?

雷刚:阿斯旺大坝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高111,长3830。它将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水域面积5120平方公里。它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但大坝的修建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并导致了河口沙丁鱼的灭绝。

【众所周知,沙丁鱼是在海水中生存的鱼类。尼罗河带来的饵料少了,海中的沙丁鱼不喜欢再到河口那里去进食了。这怎么能说"导致了河口沙丁鱼的灭绝"呢?是不是雷刚先生,实在找不到"大坝导致鱼类消亡"的实际例子,所以,不得不用海洋鱼类改变觅食习惯的例子来鱼目混珠的蒙人呢?】

 

中国能源报:对于水力发电与鱼类资源保护的问题,国外有无解决办法?

雷刚:从全球范围来讲,鱼类洄游,特别是向上洄游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河流的特定鱼类上溯河而上的习性研究较为充分。但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鱼类的100%洄游需求,并且现有的经验多为向上洄游而非双向洄游。对于梯级电站来说还有大坝累积阻隔效应,例如:如果一个良好的过渔设施能满足60%特定鱼类向上洄游,但是通过4个大坝后也仅仅13%该鱼类种群可以成功洄游,显然,这对一个物种的保护非常不利。试想想,要想让鱼类通过25级梯级电站,其可能性有多少,这还没有完,我们再来看看鱼类向下洄游的案例,成功的案例就更少了。关于鱼类向下洄游的科学研究也非常有限,鱼类向下洄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坝设施导致的洄游鱼类高受伤或者死亡率。  

【雷刚先生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大了解具体的情况。鱼类向下游的洄游基本上不成问题。因为不仅一般的河流在洪水季节都要泄洪,而且一般的水轮机也都具有一定的过鱼能力。况且,目前已有很多专门为鱼类安全通过而设计的新型水轮机产品。解决鱼类向上游洄游的办法也有很多种。有的是通过修建鱼梯、鱼道,让鱼儿自己游到上游去。也有的是通过人工捕捞,帮助洄游性鱼类通过水坝到上游去或者增殖放流。高坝和多级水坝都不适合修建鱼梯和鱼道的过鱼方式。所以,"通过4个大坝后也仅仅13%该鱼类种群可以成功洄游"是个很无知的假设。关于洄游性鱼类的保护,美国保护鲑鱼的经验,非常有说服力。他们在第一级水坝,就把捕捞到的洄游产卵的母鱼,进行人工养殖产卵,然后再增殖放流。根本就不需要鲑鱼自己去游过十几级水坝。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人工辅助过坝和增殖放流,是解决高坝和多级水坝的成功方式。目前,我国的金沙江上的梯级水电站没有一个水坝建有鱼梯、鱼道的,可见,雷先生的"试想想,要想让鱼类通过25级梯级电站,其可能性有多少"的质问,完全是不了解情况的瞎操心。】

 

中国能源报:在保护鱼类资源方面,您认为还需要哪些努力?

雷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1.长江流域全面禁渔十年。其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提议,最早是在2006年由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提出。提出的原因是,从2002年开始长江分段的每年3个月禁渔期未能真正挽救危局,鱼类数量还是越来越少。目前,长江十年禁渔的条件是具备的。因为现在长江的渔民数量大概为14万,每年捕鱼数量不到10万吨,相较我国每年5000万吨的总渔获量,比例很小,不会构成国人的食物危机。有效安置这14万渔民,提供转产机会和技能,是实现十年禁渔的关键所在。

【如雷先生所说,长江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的最主要原因,确实就是过度捕捞。所以,鱼类保护人员提出禁渔十年的建议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禁渔的社会成本很高,安置十几万渔民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难题。此外,即使真能安置了是十几万长江的渔民,我们还是怀疑,长江的鱼类资源是否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渔民们的捕捞过度,而是严重的非法捕捞。对幼鱼伤害更大的电鱼、炸鱼等非法捕鱼,才是长江鱼类资源日益枯竭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我们的渔政部门管不了今天的非法捕鱼,禁渔十年也未必就能让长江的鱼类得到真正的保护。因此,我觉得与其要求国家出台一个投入巨大的禁渔十年的命令,还不如先让我们的渔政人员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在目前连非法捕鱼都管不了的情况下,禁止合法捕鱼的作用实在令人怀疑。】

2.推动环境流工作。对目前已建的大坝,特别是三峡大坝,如何进行生态调度,让其不仅满足防洪、发电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中下游鱼类的需求。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空间。

【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现在我国的三峡工程在保证防洪和发电作用之后,早就开展了生态调度。所以。才会有雷先生还不知道的长江四大家鱼鱼苗汛的再现。】

3.倡导生态渔业和推动渔业市场绿色转型。鱼类是中国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但是过去高密度的围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也产生大量污染。如何改变不合理的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还需进一步探讨。另外,如何通过渔业市场的绿色转型,鼓励消费者绿色消费,来倒逼渔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天然的野生渔业资源。这也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新思路。

 

  "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是否过度

雷刚:WWF关于水电开发的基本立场:尽量避免在干流建坝;尽量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建坝;已建大坝运行要符合国际水电可持续认证标准。

【"避免在干流建坝"是国内外极端环保组织的一个骗人的口号。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河流,几乎没有一个不在干流上建水坝。也就是说,"尽量避免在干流建坝"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做不到的,但是,极端环保组织却偏偏要拿这个标准了要求发展中的国家。关于"尽量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建坝"的说法也有很大的问题。关键是是什么地方才算是"生态敏感区"?一旦我们承认了这个口号,那么极端环保组织就会想法设法的把任何一个他们反对的目标,描述成"生态敏感区"。例如,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南海水电站,不仅成为了"敏感地区"而且竟然被离奇的炒作成为长江,300多种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直到这次考察宣布的长江生态濒临崩溃的结论,才揭露这个极端环保组织编制的骗局。】

关于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WWF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环评报告,特别是25座梯级电站的叠加影响的环境评价报告缺乏,公众参与严重不足。

【雷刚先生关于环评报告的标准不知道是什么?经过中国的环保部批准的环评报告,雷刚先生不信服?"公众参与不足"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中国的水电开发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公众参与不足。因而任凭一些得到了外国资金支持的极端环保大肆造谣、宣传。比如这次由WWF资助的《考察》之后,还是有人照例的利用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制造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谣言。如果公众都能积极参与,都来过问、监督,这些造谣者还能这么容易的骗人吗?】

根据2013年国务院国函〔2012220号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金沙江上游按一库十三级梯级布局及资源规划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1392万千瓦;中游按一库八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下游按四级开发方案,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4210万千瓦。此外,在中游的观音岩水电站下方攀枝花市还规划建设金沙、银江两座市级水电站,共计25+2级水电站。该25级电站中,已建成7座,在建5座,其它大部分在预研和前期准备工程中。金沙、银江两座水电站也在建设过程中。

之前有报道称不足百公里建一个水电站,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电站,而是整个金沙江流域水电规划总体布局的综合情况。以已经有多座水电站建成和在建的金沙江中下游为例,金沙江中下游从石鼓至攀枝至宜宾河流干流总长1332公里,规划建设水电站12+2座。

此外,如果调查金沙江流域一二级支流的小水电布局,其密度远远高于干流,对上游水生生态的破坏更严重。

高密度的梯级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另一个影响是,彻底改变了这些生物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历史上湍流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将变成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巨大的静水湖泊。

【关于"密度的梯级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另一个影响是,彻底改变了这些生物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历史上湍流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将变成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巨大的静水湖泊。"的炒作,其实,美国早已经用事实做出来回答。请看:历史留给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哪一个不是进行了梯级水电开发?哪一条河流上的水坝和水电站的平均密度,小于一百公里?然而,在美国、欧洲都已经得到普遍证明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还要危言耸听的拿来骗人呢?

以金沙江下游在建及建成的四个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为例,自上而下分别是: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上游接攀枝花市银江水电站。攀枝花市距离乌东德213.9公里,乌东德距离白鹤滩180公里,白鹤滩距离溪洛渡195公里,溪洛渡距离向家坝151公里

乌东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975,该水位下回水距离206.7公里,库尾已达到攀枝花市域范围内;

白鹤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820,该水位下回水距离180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与乌东德水电站尾水位(805.5m) 重叠14.5m,是本河段水头重叠最大的水库;

溪洛渡水电站正常蓄水位600,该水位下回水距离199公里,库尾已达到白鹤滩库头;

向家坝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80,回水距离156公里,库尾已达到溪洛渡库头。

这些水库水深过百米,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含量等水文条件被彻底改变,加上很多作为产卵场、育幼场的一二级支流又被小水电切断,这将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为代表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

【所谓梯级水电开发的基本要求,不仅要首尾相接,而且还要有所重叠。这是最初来自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即使因为落差太小根本就无法发电,它们还是要在干流上建造29级的水坝。为什么呢? 为了能发挥河流的重要的航运功能。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也都无一例外的进行了高重叠的梯级水电开发。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水库的水面有所重叠,也不可能形成不流动的死水。因为,河流本身都要有一定的水深,而所谓重叠的判定是以当地河底为标准的。所以,实践中梯级开发的河流,同样具有河流自然流动的各种特性。

关于梯级水电开发的后果如何、如何可怕,不过是一些反水坝组织编造出来骗人的谎言。雷先生虚构的那种对"珍稀、特有鱼类为代表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情况,在密西西比河上没有出现过,在莱茵河上没有出现,在多瑙河上也没有现过?您凭什么就敢断言,将要在中国的长江出现呢?关于梯级水库重叠之后河流是什么样子,建议雷刚先生去三峡大坝去看看。葛洲坝的水库与三峡水库尾水的重叠已达数米。但是,你到那里去看看,那里的长江是不是不流动的死水。如果不服气,您还可以到国外去看看。包括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他们梯级水坝的重叠一般都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然而,却没有一条河流变成了不流动的死水。在莱茵河倒是曾经有过"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不过后来的成功治理已经说明,其原因绝不是梯级开发,而是严重的水污染。】

 

中国能源报:有人认为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是小生态问题,从大生态角度,还是应该大力开发包括水电在内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您怎么看?

雷刚:首先,生态学上没有所谓大生态和小生态的理论。其次,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它首先会带来生态链的断裂,引起大自然的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导致自然灾害。最后,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我们应该在开发可持续的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这就是环境流)。我们WWF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根据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由于某种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生物的个体、物种、种群、群落等等,所以,现实当中的生态学,是一门针对大、小层次不同的研究对象的科学。生态学上确实存在局部和整体上的不同层次的子生态系统之分的。例如,某个个体的生态系统、一定是某个是物种的子系统。某个物种的生态系统,又是某个种群的子系统。某个种群的生态系统又是某个群落的子系统。最后,各种大小不同的生态子系统一定是包括人类和整个地球岩石圈在内的地球生态的一个子生态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相对于其整体的母系统来说,都可以视为生态学意义上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谓"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之说,不过是极端环保主义者宣扬的骗人理论。生物进化的程度不同,存在高等与低等生物和物种,当然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此外,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都有其必然的历史过程。在某一历史阶段,有些物种处于兴旺、发达的上升期,有些物种则正处于衰败、没落期,有的甚至正在走向灭绝,都是正常的。所谓"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不过是某些不懂得生物进化规律的人一厢情愿的感叹。确实曾经有些恐龙的研究者,会认为恐龙的"灭绝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恐龙的灭绝,就不可能有随后哺乳动物的兴旺发达,也就不可能进化出我们今天的人类。 总之,每个尊重科学的人都应该承认,自然界中正常的物种的灭绝,不仅不是什么"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且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今天的世界,每天都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物种灭绝,同时时刻也会有新的物种产生。用"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的骗人理论,否认总会有不断退出历史舞台的濒危鱼类的客观现实,绝对是自欺欺人的伪环保。我们找不到一个伪环保人士,肯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成和某条鱼一样,但却经常有人虚伪的宣扬着鱼类与人类的平等。

长期以来,由于关于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我们党最近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此后,我国的环保法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把原来第一条中保护生态的不科学的表述,改成了生态文明。为什么要提倡生态文明?就是要澄清"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的这种意在否定以人为本的无耻谰言。

"以人为本"是我们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我们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首先是为了人,同时也要首先考虑人,而不可能是任何一种其它的动物或者植物。这就是提倡生态文明,与原来片面的强调生态保护口号的更本区别。以WWF雷刚先生为代表的极端环保人士,也许不服气。你们中国共产党提倡生态文明又能算什么?告诉你们吧,针对目前由于极端环保势力和一些狭隘的生态学者,过分强调保护自己所关注的某个物种的局部子生态,从而破坏了全球的大生态的严酷现实,不单是我们党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国际生态学的权威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和呼吁。

201311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面就有英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关于"生态学必须进化"的演讲。他号召每个领域的生态研究者这必须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关注到全人类的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危机等(包括人在内)的重大的生态问题。对于各类生物研究者具体研究对象的小生态而言,他强调,不能只提倡保护,而不讲进化。强调某些物种的生态进化,其实就要是承认和尊重一些物种的消亡是自然界的规律。总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当前,生态学不能只提保护,更要尊重生态的进化规律,已经是科学界的主流声音。

针对于雷先生的"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的观点,我们不能不提醒一下雷先生,水电不仅仅是是江河的馈赠,而且还是我们人类利用江河必须要采用的一种手段。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建造足够大的水库进行调节,以保障雷先生所说的江河所能提供的"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的实现。而这些大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消除,将会给水库大坝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雷先生和一些反水电的极端环保人士们搞不清楚,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水力发电不仅是江河的馈赠,而且还是我们在利用江河时,必须要采取的一个安全措施。开发水电不仅不会影响河流的其它利用,而且还是综合开发利用河流所必须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电站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

最后关于雷先生的"我们应该在开发可持续的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这就是环境流)。我们WWF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表述,笔者非常赞同。不过,我们想提醒雷先生的是,要想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必须要有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雷先生如果肯尊重事实,就应该承认"在开发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是我国水电开发一个基本要求。更令人遗憾的是,雷先生炫耀的"我们WWF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你们用"选择性"的事实和完全不同的标准,衡量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江河开发。你们用资金支持的极端环保组织和某些狭隘的科技工作者,经常为了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而制造谣言。包括这次长江上游考察之后,所发布的污蔑水电开发导致"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谣言。

此外,由你们支持和资助的极端环保势力,用谎言搁置了十年的中国怒江水电开发,正导致着我们每年向大气中多排放着大量污染物和上亿吨的温室气体。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结果,使我国至今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能资源正在流逝着。与此同时,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又不得不开采、燃烧的更多煤炭。为此我国每年要多排放十几亿吨的温室气体。由于我国清洁能源利用受到限制,目前,全世界一半上上的煤炭都已经燃烧在了中国。不仅已经造成了全中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同时还在不断加剧着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之一,就是在中国有一批不肯尊重事实,不能尊重科学的伪环保,不容许我们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笔者认为:如果WWF真是想"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的话,那么就应该立即摒弃那个"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的伪环保骗人口号。客观的承认,必须要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即生态必须文明)。否则,你们造谣污蔑水电的伪环保行为,不仅不能避免"顾此失彼",而且正在制造着"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众所周知,早就有科学家警告说如果地球上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加剧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世界上将有一半的物种惨遭灭绝。而目前全球最能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正是水电。显然,造谣污蔑和反对水电开发的后果,绝对就是在制造着"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