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精神”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千年”大坝
2009/7/21 8:33:05    新闻来源:人民网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技术水平的创新工程。

    三峡总公司在工程建设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克服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品牌”科技创新成果和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水电工程的科技进步。三峡工程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同时创造100多项世界之最。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大型水电装备国产化

    三峡工程安装的水轮发电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三峡工程建设前,我国只有自主设计制造单机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抓住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国务院做出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依托三峡工程,在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

    1996年6月,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机组一次性国际招标采购,被誉为世界水电装备技术最高水平展示和较量的“水电奥运”。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总公司充分发挥业主的统筹和主导作用,在机组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为此,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和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电)作为技术受让方,与三峡总公司紧密配合协作,把参与三峡左岸电站机组设计制造作为跻身世界一流的契机,全力做好关键技术、制造工艺、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通过参与左岸电站机组的设计与生产,哈电和东电掌握了特大型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并拥有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空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采购中,哈电和东电与国际水电巨头同台竞争,凭借自身的实力,各自承担了右岸电站4台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为确保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在三峡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三峡总公司加强了对机组制造质量的监督检查,将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制造厂家,针对机组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整改。

    目前由哈电和东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机组已经全部投产,运行安全稳定,性能优良,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重大跨越,国产化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实践证明,以三峡工程为依托,充分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的战略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再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新路子,在提高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比全部采购进口设备节省约5亿元,节约10%以上。特别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哈电、东电在我国龙滩、小湾、拉西瓦、瀑布沟、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的机组投标中陆续战胜国际竞争对手,赢得大部分市场份额。2006年,三峡总公司作为唯一发言的企业,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做了《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大型机组国产化》的典型汇报。 

  坚持多领域集成创新,建设国际一流的水电工程

    三峡工程涉及水文、气象、地质、水工、泥沙、航运、生态环境、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综合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领域。由于三峡工程的复杂性,对每一项设计和方案的选定,都要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汇集最新科研成果。因此,集成创新贯穿了三峡工程论证、设计、施工、运行的全过程。

    三峡工程建设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首次使用了性能优良的I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使优选出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单位用水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创混凝土骨料二次风冷技术,创立了一整套大容量、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混凝土温控生产体系;在双线五级船闸建设中,取得了控制爆破、岩体锚固、船闸输水、超大规模人字门制安等几十项技术突破;在两次大江截流中,针对水深、堤头坍塌严重的难题,创造性地采用了深水平抛垫底措施;在围堰防渗施工中,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防渗墙设备,结合自行开发的新设备与新工艺,探索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水下防渗施工技术。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是三峡工程集成创新的一个典型范例,是大坝混凝土浇筑的一场工艺革命。三峡主体工程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立方米,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质量要求严。经反复咨询论证和研究,确定了以塔带机为主,辅以少量门塔机、缆机的综合混凝土浇筑方案。这一方案的特点是集混凝土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为一体,具有连续作业、均匀高效、相互之间干扰小的优点。1999年~2001年,三峡工程创造了连续三年混凝土年浇筑量超过400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其中2000年浇筑548万立方米。在总结左岸大坝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三期右岸大坝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实行精细化管理,大坝施工质量优良,受到国务院三峡建委质量检查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增强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三峡总公司始终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不断追求创新发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大型水电工程开发和运营方面核心竞争力,在水电工程的技术和管理领域站在了行业的前沿。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三峡总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公司成为国家批准的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根据三峡总公司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制订了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措施。围绕建设创新型企业,公司开展了创建一流工程、创建一流电厂的持续创建活动;为从技术上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推动我国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公司提出了努力实现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新突破、水资源高效利用新突破和风电开发核心技术新突破的战略目标,并组织了一系列科技攻关,承担了相关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自主创新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三峡工程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为加快建立科技研发平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三峡总公司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峡总公司参股了三个科技研发机构,即中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设计院;与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四个实验室承担了三峡总公司委托的大量科研项目。

    三峡总公司自身拥有五大技术中心(试验中心、金结检测中心、测量中心、安全监测中心、水文气象中心),为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逐步积累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

    创新无止境。在建设好三峡工程的同时,三峡总公司积极探索企业战略转型,加强经营管理,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着力实现由单一项目建设向流域梯级滚动开发转变,由单一的水电业务向以大型水电为主的综合性清洁能源开发转变,由单纯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相结合转变,由国内水电开发为主向国内水电开发和国际水电开发并举转变。

    创新确立了三峡总公司的竞争优势,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2008年,三峡总公司实现发电量978.6亿千瓦时,实现税后发电收入201.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3.52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2.83%,销售利润率为40.05%,劳动生产率为158.53万元/人,人均利润为113.84万元,在中央企业中名列前茅。 (责任编辑:王姣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