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隋欣: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
2014/3/22 10:37:0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本网讯)2014322日,在第22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为向公众更加全面、客观地介绍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回应社会热点、回答公众质疑,增强各界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科学认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坝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本次"水与能源"科普论坛。会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中国水科院副院长、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贾金生教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汤鑫华,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教授,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隋欣教授等专家作报告,回答与会20余家媒体记者提问。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隋欣教授:《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

  

 

隋欣:

从水电行业本身,对水电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我国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和实践工作。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各位媒体朋友交换一下我们的想法。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上开展的与水电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践工作,主要是瑞士水电和美国水电。第二部分介绍一下IHA国际水电协会出版的《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它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家普遍接受的水电可持续性方面的框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开展的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

我们是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业务归国家能源局领导,我们还有一个名称: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水利部水科院。

不管是美国的低影响水电还是瑞士绿色水电都是针对运行期电站开展的,目标是把水电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小。具体操作层面是通过提高电价的收益,用于生态修复工作。瑞士的绿色水电认证从5个方面描述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特征,从5个方面考量有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实施过程中分为两级,不同的级别已经认证了电站。从2000-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修复的总投资达到650万欧元。

美国从八个方面提出了低影响水电的具体标准,目的和绿色水电认证相似,通过电价上浮用来进行生态修复。

这两个认证工作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首先是一个理念的创新,以前大家都在提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缓,钱从哪出?如果公众愿意购买,有什么渠道?这两个认证就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途径。通过市场手段提供资金,落实生态的工作。

第二部分是IHA发布的《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为什么要在世界范围提出这个规范,实际上规范的产生有其背景。世界水坝协会,WCD提出了一个报告,就是《水坝和发展决策的新框架》,报告明确的观点是:水坝对人类发展有贡献,但是在付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可接受的代价。这个报告出台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反坝浪潮,甚至怀疑水电是不是清洁能源。

WCD报告出台之后,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学者,开始对报告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未来水电应该怎么发展有一个反思。比较成体系的就是IHA提出的这个规范。规范最初出台是2004年,之后不断进行修改,2011年发布了修改后的第四版,我们中心也参加了规范编制的过程。

如果说前面两个认证关注的是水电工程的生态影响,IHA规范关注的是水电工程的综合影响,并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4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主题。其中,规划阶段强调风险,后3个阶段强调工程综合效益、管理等内容。

IHA《规范》明确了两个观点,第一,水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第二,首次对水电可持续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诠释,在世界范围内如何推动水电可持续发展。同时,IHA《规范》的优势在于它的国际视角和国际语言,大家比较容易能够接受。我们跟挪威水电合作的时候,询问他们国家是否开展了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他们给我们的案例,就是这个规范的实际应用。这套评估规范还是能够得到大家普遍的认识的,这是它的定位。

第三部分是我们国家开展的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包括中国绿色水电实践、IHA规范直接应用、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化等内容。

环保部于20127月份召开了绿色水电的启动会,水利部水电局20127月启动了绿色小水电试点工作。总体上,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绿色水电标准和指标体系,并未与激励政策挂钩。

IHA《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原汁原味在中国的应用,包括景洪和糯扎渡电站,都是由我们中心承担的。在能源局领导下,中心也承担了IHA《规范》的本土化工作,即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并开展了乌江和北盘江案例研究。我们的想法,水电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管理、经济、社会、环境、技术5个方面。

未来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方法、配套激励政策研究;(2)技术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绿色水电和水电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3)水电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4)水电可持续发展如何成为国家能源局进行水电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的技术和管理工具。

    谢谢大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