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能源发展要跟上气候变化的节奏
2014/5/20 14:34:14    新闻来源:财新网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萨克斯呼吁中国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跟上气候变化的节奏,顺利从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

文|悟能

上周三,悟能非常荣幸的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北京)的邀请,有幸采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主任(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SNSD)、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杰弗瑞?萨克斯 (Jaffrey Sacks )教授。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SDSN)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2012年发起的一项特别倡议行动,旨在汇集全球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技能应对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2015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设计和实施问题。

此次萨克斯教授来中国主要的目的是正式开启SNSD工作的中国篇章。在大约一个小时的访问中,萨克斯教授就众多和能源息息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了分享,其中涉及化石燃料,太阳能,碳捕获封存技术,电动汽车等,并对中美两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做了有趣的对比。

清洁能源需要强大的电网作支持

美国有权威报告指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稳定的太阳能预计能够满足美国25%左右的能量需求。但是在美国,太阳能的问题是分布区域有限,集中在美国的西南部。同时大规模的太阳能应用需要一个强劲的电网作支持,但是美国目前没有,中国也没有。其实所有的低碳能源的使用都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电网做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在欧洲太阳能的使用是如此艰难,因为欧洲也没有一个强大的电网。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绝大多数优质的可再生能源都蕴藏在远离人类的地方,比如山顶,近海,沙漠等等。所以如果想要能够利用这些能源为人类服务,就需要一个可以实现原图传输的强劲电网作支持。

如果台湾不支持核电,请拿出替代的方案

我是支持核电的。核电在中美两国的低碳能源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然有反对的声音。别说是核电,就是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在中美都会遭遇邻避效应。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电网,没有碳捕获,没有核电,那我们就会呼吸肮脏的空气,面临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

对于那些希望达到减排目标,但是又不想使用核能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很支持。但是如果他们最终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并且继续污染空气,那我认为这个答案还不够好。

德国表示可以不通过核能,依靠风能和太阳能实现减排目标。如果德国能按计划实现,那非常好,但是他们必须向其他国家展示他们的计划,因为全球范围内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知道别的国家也在努力达到这个目标以及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所以台湾如果选择不使用核能,就必须要拿出另一套可行的方案来,如果他们没有方案,那是不能接受的。

我对核能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从福岛核事件发生后,核能在技术方面已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反应堆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和灾难防御能力。第二,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仍需要通过国际相关监管机构的评估。第三,大众需要知道,虽然核能存在真实的风险性,但是与煤炭造成的大规模人类死亡相比,这些风险可以说是很低的。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和煤炭相关的疾病,造成的损失严重。的确,核能造成的损失是可怕的,但是煤炭造成的损失确实惊人,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罢了。

让人们理解相对风险是很难的,绝对安全的情景并不存在。我们现在就身处于一场灾难之中,一场对人类健康、气候,地球未来有着巨大危害的灾难。我们必须要平衡利弊做出选择。

页岩气≠高枕无忧

我认为页岩油气不会解决气候问题。美国也不可能因为发现了页岩油气从此高枕无忧。页岩气可能会解决一部分问题,最终要实现对化石燃料的完全脱离,或者碳捕捉封存技术可行的话,也可考虑。但是目前,碳捕获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在商业和国家层面的可行性还有待考量,因为目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的地理储存量有多大,以及储存的成本,修建管道所需的资金投入。但可惜的是,碳捕获封存技术并未得到中美两国的支持,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大的错误之一。这应该是当下两国的首要要务。

煤炭是全世界最大的问题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煤炭。中国和美国都是以煤炭能源为基础的经济体。而燃煤正是大面积污染的源头,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但是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可靠的能源做支撑,如果不是煤炭,就需要一个替代的能源。至于是核能,风能,太阳能,还是碳捕获封存技术,亦或是通过提高能效,普及电动车来实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框架。

"脱煤"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转移发电站,或气化煤都是换汤不换药,如何才能停建新的煤电站才是重中之重。就如何能够大幅度降低煤炭的使用,SDSN正和中国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团队合作一个名为"深度去碳"的项目(Deep Decarbonisation Pathway Project),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低碳电能。依据不同地域而定,可能是太阳能,风能,也可能是水力,核能发电,或者是像碳捕获封存这样的技术。中国的团队正在对不同的能量形式进行量性情景试验,寻找在未来30年内可大规模应用的能量。

第二,经济支柱产业的电力化,如零尾气排放车辆。这对于在未来十年将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未来15年,人们还在驾驶内燃机汽车,那么我们一定实现不了减排的目标。所以问题就是如何能够用电动车,燃料电池等取代内燃机。另外光有电动车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清洁的电网作支持。

第三,如何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其实关于这一点很多行业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如何将这些技术集中应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会顺带完成上述目标中的一些方面。

零排放汽车发展速度太慢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目前全球市场上前6家制造商占据了全球90%的汽车生产量,主要集中在欧洲,中国,美国,韩国,日本。虽然现在大型的汽车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线,或是一些燃料电池电车正处于计划之中。但是按照他们的速度,可能到2020年中期或者2030年,只能实现5%到10%市场占有率,这和我们需要的力度相差甚远。而且我觉得目前这个行业内部对于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几乎每一个和我交谈过的汽车制造商均表示他们的科研项目中包括混动型,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但是我认为现有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气候变化的节奏。这个问题急待解决,并且可以解决。应该想办法让这些公司聚集起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当下的现实是怎样的。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就不会成功。分散化的方式是不可能解气候变化问题的。

我赞成大规模的科技变革,但不是通过单个公司来完成,而是需要详细设定的标准,时间表,以及公共资金支持研发,和私营公司达成合作,展示新型的汽车模型和概念等。

在能源领域,我们极度缺乏这种形式,能源领域大家都是放任自流,所以最终可能是有一百个小项目在做尝试,但是他们的总和却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实现碳需求的拐点。

可持续发展 = 经济+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在当下意味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带来的三重挑战。经济发展中造成的环境破坏,收入不平衡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应是一种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包容性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三者兼容并蓄的发展方式。

我认为,中国想要将经济,社会还有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公共政策领域的巨大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领导班子正在探索前行的道路,特别是在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这些特别复杂的问题方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