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电厂:为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2014/10/22 15:41:26    新闻来源:中国三峡集团
    多年来,三峡电厂员工一直以来在实践中不断的坚持着技术创新,并将多项成果成功应用,切实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投身生产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生产破解难题,为企业创造价值,三峡电厂以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高技能人才)挂帅、职工积极参与为创建原则,于2014年8月,创建了两个以基层员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杨云?博士创新工作室"及"张晓华(专家)创新工作室"。标志着三峡电厂广大职工的管理与技术创新有了新活动的平台和组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有序推进,确保成效,三峡电厂工会于6月底出台了《关于开展三峡电厂"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通知》,通知中,对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原则、标准、步骤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通知,三峡电厂"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要具备"八有",即有组织冠名、有活动场所、有设备设施、有创新团队、有制度体系、有管理台账、有成果展示、有资源保障,做到标志明显、团队健全、制度完善、设施完备、台账详实、成效明显。
    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创新团队的组建,因为他们的结构层次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创新成果的产出。为此,这两个工作室精心选拔了具有较高业务技能、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员担任带头人,集中优势力量破解技术难题。为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工作室的冠名也由其中两名员工的名字命名。此外,两个工作室的成员除了原有的一些技术骨干,还攘括了近几年来进入到三峡电厂的高学历人才,如电气部的三位博士,均成为工作室的骨干人员,并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增加人才,为今后的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次是工作室的场地和资源问题,在多方协调和支持下,创新工作室分别在在82和84办公楼拥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王晓健副书记多次针对办公设备安排以及资源保障现场进行协调。目前,相关试验仪器与设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信息网络等设备设施,已全部配置到位,工作室建设已然成型。
    建章立制,步入正轨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2014年6月底,三峡电厂厂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工作室创建标准,建立了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当前,电气部"杨云?博士创新工作室"按阶段制定了2014年度创新活动和计划,《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制度》、《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职工创新工作室学习与培训制度》、《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激励制度》等管理制度已初步成型,确保创新工作机制化和标准化。
    同时,工作室的台账管理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已在EPMS系统上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台帐,包括"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组织机构、成员档案、总体目标、工作职责、研究项目、工作计划、活动记录等,确保工作室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章可循。
    凝聚智慧,共谋未来
    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目的是为了搭建平台、凝聚智慧、形成机制、营造氛围,在经过前期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后,工作室的工作进入到了核心阶段——创新成果的申报和研究。
    根据工作室工作机制规定,工作室的课题选择三峡电站电气、机械设备为创新对象,广泛凝聚电气部和机械水工部全体职工多方智慧,以年度重点项目为主攻对象,结合当前生产实际问题、合理化建议和行业技术应用等课题展开技术攻关,进行发明、创造,形成设备管理和重点项目研究课题,让创新工作能够更加"接地气",从实际问题中来,到实际中去更好服务于生产。
    当创新课题确定后,由高学历技术人才及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技术专家组成创新团队,开展实际工作,以"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工作室活动、每季度至少完成一次授课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总结评估,每年至少形成一本创新成果集"的基本工作原则,使创新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保证创新的持久性和活力。
    创新工作室成立两个月来,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有的已完成研究,有的正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工作室的人员也在筹划来年的重点研究课题,三峡电厂的的创新团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才华,挥洒精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