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生态建设已成领头羊
2009/9/3 14:15:57    新闻来源:科学时报
三峡生态建设已成领头羊
 
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对河流的原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水利工程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可能会导致河流形态多样性降低,进而使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改善水利工程给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效应。
 
江心孤岛的生态循环
 
石宝寨是长江上的著名旅游景点。当三峡库区蓄水水位到175米左右时,库区重庆市忠县的石宝寨变成了江心孤岛,当水位降低到145米时,石宝寨又会变成半岛。这里的生态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工程所设立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示范”项目,揭开了一部分谜底。
 
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贺秀斌介绍,项目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严重、消落区生态退化等问题,开展了过程机理研究、开发出防治关键技术、建立了试验示范区,示范区即设立在石宝寨。
 
经过两年的观测研究,项目已为库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和“山绿、水清、民富”的示范模式,也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截至2009年初,该项目已建立了自动在线探测、无线数据采集、室内样品实验分析、田间模拟实验和遥感技术结合的立体动态监测平台,以及计算机过程模拟与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其野外基础观测设施包括18个面源污染人工模拟观测场、12个标准土壤侵蚀观测径流小区、6个果园自然坡面径流小区、4个消落带泥沙淤积与库岸侵蚀观测场、3个水文把口站、2个自动气象站、2个消落带植物培育基地、村落废水沟渠湿地生态净化试验观测场和城镇污水生态净化试验观测场。
 
研究人员通过对145米低水位、156米中水位和169米高水位的水面波浪特征进行的监测,对水库消落带紫色土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微结构变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库水涨落与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对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此,研究人员初步开展了“坡式梯田”与“坡面水系+田间机械道路”的坡耕地综合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农田面源污染物的沟渠湿地减控技术研究、城镇面源污染生态净化技术研究,以及40余种消落带耐淹植物种植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
 
贺秀斌说:“项目实施两年多来,曾培炎等多位国家及相关部委领导、国际侵蚀泥沙委员会主席D. Walling教授、国际土壤联合会第一分会主席A.Mermut教授等国际学术权威人士到项目区考察,充分肯定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中科院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工作。三峡库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世界级的生态示范基地
 
据记者了解,为了保护三峡库区及周边环境,中国三峡总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并采取了多项工程措施。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根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保护与利用规划》,三峡工程管理区即将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水电基地和生态示范基地。
 
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三峡总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倡导和推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在水生动物保护方面,三峡总公司属下的中华鲟研究所,是我国进行专业的人工繁殖、蓄养、放流中华鲟的科研机构。该所从零起步,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成功繁殖出中华鲟幼苗,并于1984年首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6000尾。而后积极开展了中华鲟生态学调查,钻研中华鲟人工繁殖新技术,建立并完善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操作技术规程和幼鲟培育养殖技术,并于1988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中华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鉴定。1995年,中华鲟研究所攻克幼鲟培育技术的难关,形成稳定的大规格中华鲟放流能力。目前正在开展子一代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为保护水库环境,长江干流上常有漂浮物阻碍航道。自2004年开始,三峡总公司委托重庆市和湖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在三峡库区干流进行清漂。水库水环境由此得到有效的保护。
 
自2003年围堰蓄水以来,除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常规监测外,三峡总公司安排了三峡水库水华监测、预警、机理研究和控制措施研究,如三峡水库水华监测与调查、三峡水库藻类水华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等,同时安排了三峡水库运行影响中华鲟的生态水文学机制及保护对策、水库运行对下游水生动物保护区的影响与保护措施研究等一系列水库运行生态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
 
事实证明,三峡枢纽的运行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我国化石能源节约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贡献。
 
据统计,自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并网运行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288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2004年至2008年三峡的枢纽累计增加货运量1.76亿吨,与相应公路运输能耗相比,节省约700万吨标准煤能耗,相应减排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
 
《科学时报》 (2009-9-2 A2 国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