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2014年我国风电弃风的损失有多严重?
2015/3/2 11:29:11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张博庭

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风力发电,已经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绩。截至2014年底,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9581万千瓦,占全球风电装机的四分之一。2014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9581万千瓦,同比增长25.6%,风电发电量达到1533亿千瓦时。与此同时,中国风能协会公布了2014年的风机吊装容量成绩单:新增风电出厂吊装容量2335.05万千瓦,较2013年增长45.1%,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 2014年,我国的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完成投资960亿元、952亿元、 569亿元、 993亿元,风电投资规模首度超越火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增长"数据相比,一个更重要的数据,我国风电的利用小时数却在大幅度的下降。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甘肃等地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均低于1900小时盈亏平衡点,其中吉林仅为1501小时。 有研究机构预计,2014年我国弃风率仍将高达12%,远超过5%的合理区间。不过,笔者认为这个预计也是偏于保守的。

根据与2013年的风电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我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的损失,已经超过我国风电的增长作用。2012年底我国并网风电的发电量1004亿千瓦。2013年我国新增的并网的风电装机容量1492万千瓦,同年全国风电年上网电量为1371亿Kwh。可见,2013年我国在新增并网装机1492万千瓦的情况下,增加发电量367亿。2014年我国新增并网装机超过2000万(远远超过了2013年),但新增的发电量却只有区区的162亿,还不到2013年发电量增加量的一半。同时,根据2013年的新闻报道,我们知道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我国2013年全国的风电弃风量超过200亿。也就是说,即便我国2014年的新增风电装机为零,只要我们把2013年的弃风问题全解决了,我们2014年的风电发电量至少也应该是1571亿,远远高于目前的1533亿。

由此可见,2014年电力市场疲软对我国风电发展的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大于我国全部风电增加投资的成果。2014年我国风电投资了996亿,增加约2000万的装机,但实际的效果,却没有能抵消地电力市场无法充分接纳,给我国风电所造成的损失。

事实说明,我国的风电发展已经遭遇到了电力产能过剩的严重伤害。如果不能解决市场的问题,即使我们增加投入再多的资金,给予风电再优惠的政策,也未必能抵消掉产能过剩给风电发展所造成的损失。

对此,曾有风电官员担心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利用5-10年的时间建立起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如果2025年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仍未完成,那么风电大的发展目标不会实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也极难完成。"。不过,笔者则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这种认为电力市场化可以解决风电发展难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目前我国风电的上网电价非常低,风电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强,那么在电力市场化之后,确实有可能会让一些电力的用户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增加使用风电的积极性,从而减少风电的弃风量。但事实上,不仅我国风电的电价是享受政府补贴的,远高于一般的火电。而且我国现行的节能优化调度政策,也是强制要求电网企业必须要优先调度和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由此两点来看,我国的电力市场化之后,我国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不仅不会解决,反而要更加严重。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中,首先被市场自然淘汰掉的,绝不是目前那些高污染、低电价的火电,而一定是享受高补贴,电能质量不高,必须要需要电网予以调节的风力发电。

根据全世界的经验,没有一个国家的风能和光伏发电不是靠政府的扶持才发展起来的。我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前,就能越据到风电全球第一的位置,就是由于我国的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大。这正是利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某种优势。目前看来,我国政府靠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确实可以让风电发展的更快。但是,由于缺乏了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作用,过剩的产能问题解决不了,到一定的阶段后同样也会反过来影响风电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电力行业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

解决当前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即可以用市场的办法,也可以用行政的手段。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的作用只能依靠价值规律,淘汰经济效益最差的产能。而行政的手段,则可能根据政府的意图,选择性的解决过剩的落后产能。

在我国当前的现状下,如果政府部门,还不能主动的把严重污染的过剩火电产能控制住,淘汰掉,那么疲软的电力市场一定会自然不自然地抑制甚至淘汰大批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新能源产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