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为《巴黎协定》达成作出不可替代贡献
2015/12/15 9:30:23    新闻来源:人民网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12月12日通过《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实质性文件,这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内容丰富,发出了世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清晰信号。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与中国智慧,为协定达成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在白宫发表讲话,称赞《巴黎协定》的达成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转折点",是"我们拥有的拯救地球的最佳机会"。奥巴马说:"《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解决气候危机所需要的持久框架,创立了机制和体系,使得我们能够继续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

  奥巴马表示,美中两国去年11月在北京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受这一成果的鼓舞,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各自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这可以说是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成果的基石"。

  在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行动主任戴维·瓦斯科看来,《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它将引领世界迈向低碳、有适应性、繁荣和公平的未来。

  《巴黎协定》获得了所有缔约方的一致认可,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框架下各方的诉求,是一个非常平衡的协定。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鑫认为,《巴黎协定》基本促成了全球经济体长期目标向着低碳转型努力的方向,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打下了"低碳"烙印。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与国际研究部专家雷蒙·帕切科·帕尔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巴黎协定》,认为"这一协定是非常积极的"。他说,这次会议达成了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感到满意、认可的协定,这一点非常难得。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环境与资源项目高级研究员肖恩·汤姆林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赞"此次会议非常成功",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打开了新局面。

  德国环境保护协会新闻发言人达尼尔·胡夫艾森告诉本报记者,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他说,要落实《巴黎协定》内容,首要措施就是进行电力、供暖和交通转型。

  南非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现代中国问题研究员科维西·普拉向本报记者表示,《巴黎协定》是人类共同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尝试,体现了人类共同改变世界的决心。

  毛里求斯农业和粮食安全部长马亨·西鲁通表示,《巴黎协定》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也是我们行动的新起点。

  古巴《格拉玛报》的评论文章称,经过半个月的艰难谈判,《巴黎协定》最终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区别。

  王鑫认为,2015年可谓中国"气候外交"丰收年。一年来,中国同美国、巴西、印度、欧盟、法国等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都加速并引导了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对《巴黎协定》最终达成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中国积极参与谈判,是《巴黎协定》达成的主要动力。

  帕尔多认为,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和决心在此次会议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议程中,表现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传达了积极的信号,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汤姆林森指出,中国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中国的积极态度和决心是此次峰会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汉斯·舍恩胡伯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的行动证明,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保卫地球未来方面已经得到国际社会一致好评。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在《巴黎协定》通过后对记者表示,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对2017年的相关国内政策进行审定,有大量的实际工作要落实,各国都会迅速行动起来,"我们与包括中美在内的2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通力合作推动节能减排,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西鲁通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倡议实施"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倡导在非洲实施清洁能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毛里求斯对此充满期待,希望加大同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学习中方先进经验和科技,共建中非绿色家园。

  普拉表示,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展示出巨大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为此次人类共同合作应对气候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此次《巴黎协定》达成的'关键一员'"。

  古巴《格拉玛报》的评论文章说,在谈判过程中,77国集团和中国的合作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通力合作的典范,双方立场坚定、团结,并在谈判期间有的放矢,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报华盛顿、巴黎、伦敦、柏林、约翰内斯堡、里约热内卢12月14日电  记者高石、邢雪、李应齐、冯雪珺、李志伟、颜欢)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5日 03 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