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追问:为何只有中国的水电开发不能脱贫?
2009/11/2 11:18:17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点评《中国环境报》的有关评论 
水博
  
    按:2009年10月28日《中国环境报》的一位记者刘晓星,在一篇报道关于漫湾水库移民的文章“水电移民返贫谁之过?”之后,发表了一篇奈人寻味的评论“水电开发不等于脱贫致富”。的确,谁都知道水电开发不等于脱贫致富。因为,水电开发不过就是一个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即使能够创造出一百倍的财富,但如果社会制度有问题,同样也不能保障让穷人都脱贫致富。
 
    然而,目前不管是联合国的“千年计划”还是最近世界银行发布的“关于水电发展的报告”,都把水电开发作为重要的脱贫手段之一。也就是说,现实表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水电开发都能够帮助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否则,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也就不会把水电开发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了。但是,非常奇怪,在我国的一些宣传和《中国环境报》的记者看来,这种在全世界不管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却唯独在中国变了味。
 
    据我们了解,在西方国家散布这些污蔑水电谣言的,几乎都是一些反水坝的极端环保组织。然而,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政府官方(环保部)的报纸和宣传机构,才会公开的大肆宣传是水电开发造成了水库移民的贫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制度有问题,导致政府利用水电开发加剧了移民的贫困?还是我们官方的宣传政策出了毛病,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呢?
 
    总之,问题的答案只能是这两者之一。因为,水电开发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它是不可能被改变的。例如,我国怒江地区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山高水急农业的发展却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怒江的水能资源优势,让原来在陡坡上耕种为生5万移民迁移出去。那么每年将产生大约5000万吨煤炭的清洁能源,相当于每个移民每年可以创造出1000吨煤炭。但是,目前每个在贫瘠的土地上从事农业耕种的移民每年的产值只相当于2、3吨煤。显然,发挥出水能资源优势之后,怒江水电的经济产值至少将比目前的农业产值增加400到500倍。
 
    正是因为水电所具有创造巨大财富的这种突出特性,才使得全世界都把水电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然而,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会产生例外?增加了上百倍的财富的水电开发,却非但不能让移民摆脱贫困,反倒让原来富裕的移民都变成了贫困户?针对这种宣传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到底是我们国家的政策有问题、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太差?还是我们国家的宣传机械已经被极端环保势力所误导、故意制造和散布谣言?为了能帮助解答这一疑问,我们不妨对《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这篇的评论内容进行必要的点评。(注:下文是《中国环境报》的评论,【】内作者为点评内容)。
 
水电开发≠脱贫致富 
  刘晓星
 
    从四川到云南,对每一户移民的踏访都伴随着崎岖颠簸的山路,都会让记者的心情变得异常复杂: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张张被生活的艰辛雕琢的面孔、赤裸的黑色脚掌、几近坍塌的房屋……成千上万名移民生活的辛酸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直白和鲜明。
【非常感谢《中国环境报》的记者在评论的前面的正文“水电移民返贫谁之过?”中,给我们出示了活生生的例子和图片。单独看《中国环境报》照片中的那间房子,如果有人形容它是“几近坍塌的房屋”似乎并不为过。但是,要知道这座80年代建造的砖瓦结构的移民住宅,几十年之后,它当然不能和现在的移民新村相比。不过,如果你要看到今天那些有可能成为移民的怒江普通村民的住宅照片,你就会发现,即使几十年前建造的水库移民的房子也要比怒江和很多水电待开发地区没有移民房子好得多,起码它还可以遮风避雨。
    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所以,恐怕随便到一个地方我们也能拍出《中国环境报》的记者所说得这样能表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张张被生活的艰辛雕琢的面孔、赤裸的黑色脚掌、几近坍塌的房屋”的照片。记得几年前有人为了否定改革开放,曾经对城市下岗工人的生活困境做过一些类似的报道和描述。我们决不能否认,即使全世界一致认可的中国改革开放,同样也可以找出大量的照片和例子,指责说我国越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某些群体贫困的问题越严重。
    当然,我们《中国环境报》的新闻记者非常有宣传的技巧,为了污蔑水电开发他不仅会尽量夸大田坝村移民的贫困状况,而且,还要极力标榜移民前的幸福生活。文章说“记者了解到,漫湾水电站建设之前,田坝村因田地多、土质肥、牧场宽、山林多,又靠近214国道,曾是云县新村区最富裕的一个自然村。”。然而,根据我们的了解,漫湾水电站建设以前库区所在的四个县均系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库区人口52%,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62.8%;长期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和生活。据调查,即使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最快的1984~1986年,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资料来源见《云县漫湾镇志》)。按照这个统计数字来比较,一般来说漫湾水电站建设前,其村民的生活条件决不会比现在的怒江地区更好。】
 
    由于水电开发有着可预期的巨大利益,无数人被动地身陷“移民”的梦魇。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区,通常是当地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经济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必然凸现出这种和当地居民争地争利的激烈矛盾。水电开发并不能简单地与脱贫致富画等号。在西南地区,由水电开发导致百姓身陷贫困旋涡的现象,既不是新生事件,也不是个别案例。 
 
    【记者的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我国西南水电开发地区几乎都是我国最贫困的山区,所谓“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区,通常是当地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经济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只是相对遇周围远离河岸的山区贫困的程度有所减轻而言的。但是,总体上来说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都是山高水急、自然灾害贫频发、交通不便,通常都是十分贫困的。例如,资料记载漫湾水电站建设前的“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
    尽管我国所有的水电开发,都会让移民的生活水平比原来有所提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较大的贫富的差距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水库移民整体来说,返贫的情况绝对应该算是个案。像记者这样巧妙地把80年代盖的新房说成是“几近坍塌的房屋”,把连2公里路都要打的的生活说成是贫困的个案,不仅本身就经不起仔细的推敲,而且,目前社会上所有关于移民整体贫困的宣传,也几乎都是漏洞百出的欺人之谈。
    例如《中国环境报》的记者在那篇“水电移民返贫谁之过?”炒作漫湾移民的文章中说“据调查,在库区淹没前,漫湾地区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2%。1997年库区淹没后,这些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值的46.7%,收入大幅下降。”就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显然,在水库修建前,因为自然环境差异江边库区的收入高于山区坝区是非常正常的。然而,这个所谓库区产值高于云南全省坝区平均值的数字,却和水库修建后移民与全省平均值的比较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根据这两种毫不相关的比例关系,其实谁也不能知道水库修建前后移民的收入,哪个会更高些?当然,反坝宣传炒作这些的目的,绝不是要告诉别人一句废话。他们是故意玩文字游戏,利用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记者决不会把一组根本就不相关的数字公布给大家的思维习惯,很容易就忽视了“全省坝区”和“全省”的区别,起到造谣宣传的目的。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漫湾水电站库区984~1986年,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而移民后,云县忙拐山移民安置点1996年人均产粮464.2公斤,人均年收入746.6元,高出该移民迁出地云县茂兰乡未移民人口当年人均年收入103.9元。不仅如此,漫湾水库移民在2007年以前,每人每年就有400元的后期扶持补贴。2007年之后变为每人每年600元。除此之外,田坝村的村民还都无一例外的属于居民。如果他们没有正常的收入,都必须享受城镇居民的生活补贴。然而,所有这些能够反映移民整体收入大幅度提高和生活有保障的事实,都被记者巧妙编造的“全省坝区”和“全省”不相干的比较数字所掩盖。
    此外,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曾经作为我们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材料的所谓“1600万水库移民中,有1000贫困人口”,也是一个精心编造的陷阱。经过我们与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负责移民工作的同志核对后,我们发现伪环保人士的欺骗宣传的手段是采用联合国的每天人均一美元作为贫困标准的。其实,如果根据联合国这一标准,按照当年的我国农民收入计算,我国农民的2/3都应该算是贫困人口。其贫困比例,比水库移民还要高。总之,到目前为止社会上流传的所有水电开发之后造成移民贫困的统计数字,几乎都经不起推敲。特别是在我国最近加大了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之后,客观地说这种由“水电开发导致贫困的现象”绝对只能是个案。】

  当大量原住民不得不迁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肥沃、生产生活条件最好的河谷地带时,他们要想维持生计变得如此艰难。一旦失去尚可维持温饱的耕地,而又不能普遍获得可靠的生活来源,返贫和贫困化便在所难免。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并没有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水电开发,又常常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作为口号的。
 
    【无论我们怎样评价水电开发,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所不可改变的趋势。应该承认某些“一旦失去尚可维持温饱的耕地,而又不能普遍获得可靠的生活来源,返贫和贫困化便在所难免。”的情况确实难以避免。但是,这决不可能是社会的主流,任何国家城市化的结果,最终都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抛开个别案例,我们国家也决不可能例外。至于记者抱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并没有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水电开发,又常常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作为口号的。”的疑惑,也只能说记者有点孤陋寡闻。水电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口号,并不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是全世界的共识。这不仅由于这是已经被全世界的普遍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而且也是目前联合国、世界银行和世界各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说法如果不是要故意造谣污蔑我国的水电开发,那么一定是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缺乏基本的信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水电工程之所以得到不少地方政府部门青睐,原因主要在于水电建设投资对当地GDP增长的拉动以及对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都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而对于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来说,由于土地资源、河流资源以及银行的信贷在现有体制下能够廉价和轻易地获取,这种巨大的利益驱动最终必然导致置弱势群体和公众权益于不顾的疯狂开发行为。
 
   【《中国环境报》记者的说法,显然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我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业主,几乎都是国有独资企业,而不是什么利益熏心的开发商。因此,对于由政府改组的国有独资企业来说,所谓“土地资源、河流资源以及银行的信贷在现有体制下能够廉价和轻易地获取”的说法纯属一种无稽之谈。至于“这种巨大的利益驱动最终必然导致置弱势群体和公众权益于不顾的疯狂开发行为。”的说法,就更是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例如,我国的怒江水电,虽然当地群众急切的盼望尽快开发,但是,目前已经争论了6、7年,仍然没有进入实际的开发程序。请问,世界上有没有争论了6、7年至今都不能按期开工的“疯狂开发行为”?所有这些事实,都足以说明,记者“置弱势群体和公众权益于不顾的疯狂开发行为”的指责,不过是对我国水电开发的一种污蔑而已。】 

  如果把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仅仅局限在政府层面的项目投入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比例划分上,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开发商当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维持本身日常的开支外,能有多少钱直接用于失地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保障呢?
 
   【记者的这种担心,不过是一种建立在谣言基础之上的危言耸听。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与之进行争论,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水电开发后有助于脱贫的现实,已经证明了一切。公开质问“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维持本身日常的开支外,能有多少钱直接用于失地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保障呢?”的记者,似乎是要告诉大家只有我们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差劲的、最不顾百姓死活的。不过,我们要告诉造谣记者,目前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政府明确的规定,对所有水库移民除了正常的补偿之外,还要额外补贴他们每人每年600元用于后期扶持。难道这还不能驳斥记者认为政府不能保障水库移民基本生存条件的危言耸听吗?。】

  在西南地区,田坝村、江边村、平掌村的遭遇不是个例。20多年过去了,众多跟这些村庄村民一样的移民在贫困中痛苦地挣扎和抗争,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发展。
 
   【必须承认,由于中国整体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很多农村的生活水平还非常贫困。尽管现实当中可能却有“20多年过去了,众多跟这些村庄村民一样的移民在贫困中痛苦地挣扎和抗争,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发展”的现象存在,但是,水电开发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摆脱贫困的事实却是不容歪曲的。对比怒江和很多至今尚未开发潜在的水库移民的生存条件,田坝村、江边村、平掌村的移民现在的整体情况绝对是已经有了极大提高。不要忘了,历史统计数字已经表明水库修建前田坝村、江边村、平掌村等村子的年平均收入,只有二三百元。而今天每年他们仅仅享受到的额外的水库后期扶持补助,就已经达到每人每年600元。对照怒江和很多至今尚未开发潜在的水库移民贫困的现实,记者应该搞清楚到底是贫困,还是水电开发“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发展”?】 

  农民或者农民集体作为农村土地和耕地的经营者或所有者,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果他们的生产和劳动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在不同利益的博弈中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自主权,那么从根本上解决水电越开发、群众就越贫困的问题,也许就是一句空话。
 
   【记者的这种说法,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对我国现行政策挑拨离间的煽动。应该说,在我国“从根本上解决水电越开发、群众就越贫困的问题,也许是一句空话。”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所谓“水电越开发、群众就越贫困的问题”始终就是一句空话、一句假话。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水电开发的地区群众的“生产和劳动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的情况,不仅是我们绝对不能容许的,而且,也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只不过,我们的宣传却常常不能防止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恶意造谣和污蔑。】

  在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的口号下,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势群体可能通过权力或资本的话语权与支配权,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事实上的扩大,他们便成为水电开发移民返贫的罪魁祸首。
 
   【表面上看记者的这种挑拨离间的说法似乎非常有社会正义感。但是,所有了解中国现实的人都不能否认,由于以往国家的经济困难和农村支援城市的大政方针,早期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开发的水库移民的补偿通常都比较低。改革开发后中国水库移民的受惠程度,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移民。因此,记者不顾事实的污蔑说“强势群体可能通过权力或资本的话语权与支配权,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事实上的扩大,他们便成为水电开发移民返贫的罪魁祸首”的说法,绝对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后水电开发的恶毒攻击和污蔑。另外,我们还需要告诉记者,他所强调的“在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的口号下,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抱怨,也非常没有水平。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报告透露,中国的水库移民工作几乎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典范。因为,国内外很多专家们普遍都承认在水库移民问题上,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远远要比某种所谓的完全市场化的操作更重要。要知道市场化从来也不是治理“导致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事实上的扩大”的灵丹妙药。】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都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富足,而那些当初为国家水电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移民们却依然在温饱和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我们不得不去深思,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再到科学发展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移民安置政策?移民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如何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科学,也更加民主?这不仅是呼吁,更需要有关部门去重视并加以解决。 
 
   【记者最后提出的这种疑问,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不能否认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不仅“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都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富足,而那些当初为国家水电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移民们却依然在温饱和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现象,确实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而且,更不要忘记“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都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富足”我们的社会上也还有很多没有水电资源或者水电资源没能得到开发的贫困群体,至今还不得不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显然,水电开发不仅从来都不是贫困的原因,而且恰恰还是解决贫困的最有效途径。结合当前我国所有的水电移民,都享受着每人每年600元的额外补贴。更说明,我国应该尽量利用水电开发解决一些具有水能资源地区的贫困难题,而不应该热衷于用各种各样的危言耸听,来污蔑我国的水电开发。
    另外,还需要提醒记者的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再到科学发展时期,我们不仅需要深思怎样的移民安置政策”,更需要深思怎么样在加速科学发展的同时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如果我们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那么无论我们的“移民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我们“如何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我们的水电开发如何的“更加科学,也更加民主”,都不可能解决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应该承认水电开发本质上只是一种能够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它既不可能超越我们的社会分配制度,也不可能取代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之,我们千万不要天真地把解决某些社会分配不公的责任推给水电开发。不仅如此,历史的教训已近告诉了我们,如果不能创造出足够的社会财富,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只能是共同贫穷。因此,一些人利用目前社会分配制度上存在的某种缺陷,不惜用编造谣言的方式攻击诬蔑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水电开发,绝对是一种极其愚蠢的选择。看来,目前的问题不是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水电开发不能发挥脱贫作用,而是只有中国官方的某些报纸和记者,热衷于水电开发将导致贫困的无聊炒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