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深度】正确认识三峡防洪
2016/8/2 17:00:59    新闻来源:网易搜索

      2016年入夏,长江流域暴雨成灾,三峡大 坝再成舆论热点。2016年7月1日下午14点,今年    的第1号洪峰在长江上游形成,尽管每秒5万立方米的流量与历史最高纪录相比还有差距,但由于前期降雨 已经导致长江中下游的支流同时涨水,局部洪涝灾害频发,假如不采取任何措施,中下游地区将不负重堪,由此,更多的人将希望和目光转向三峡。小编为大家安利 一篇以前的旧文,旨在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三峡防洪。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曾让我们刻骨铭心。时隔12年之后,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洪水甚至刷新了1998年的峰值记录,国人再次绷紧了神经。和12年前情况有所不    同的是,我们有了三峡大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洪峰来临时,三峡水库开闸泄洪,许多人不禁怀疑它的抗洪能力。其实,"泄洪"是科学调度而并非无奈之举。实际数据证明,三峡水坝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抗洪作用。但洪水考验下,长江流域各级水库难以统一调度、配套工程不完善,仍然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洪水检验三峡

长 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比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网站上对三峡大坝的简介写道: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此次洪峰来袭,一时 间,"洪水检验三峡"的声音四    起。这并不奇怪,因为按当年的说法:如果没有防洪,三峡工程就是弊大于利;有了防洪,就是利大于弊。三峡大坝的防洪效果究竟 如何?

1.防洪是三峡的首要目标

\

三峡大坝的首要目标既是防洪

历 史上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一个有足够容积的调洪、滞洪场所,而且河道渲泄能力又不 足,当洪水来量超过河槽安全泄量时,势必造成堤防溃决,洪水漫流而成灾。因此,身处长江中游的三峡大坝所能起的作用非同    小可。

在三峡集团公 司网站中所描述的其主要作用:三峡大坝处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 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提高了荆江河段的安全,并增加武汉市的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2.三峡大坝确实起到作用

\

在此次洪水中,洪水下泄流量控制在4万立方米/秒,削减洪峰下泄流量3万立方米/秒

万里长江险在荆州,沙市处于与长江洪水抗争的最前线。在三峡集团公司网站中,在三峡防洪效益中写道:"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    米,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

据 测算,沙市最高水位7月24日将涨至42.6米左右,这个水位没有超过44.5米,只要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长江中下游的安全都可以得到 保证。7月20日,洪峰来临时,三峡上游的入库流量达到70000立方米/秒,入库减去出库,那么,如果三峡水库净增水量为13300立方米/秒,就能够 保证水坝和下游的安全。从145米到175米水位之间,三峡水库有约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足以容下13300立方米/秒的净增水量。1998年 洪水峰值60000立方米/秒,而在1998年的那场洪灾中,沙市水位曾3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44.67m,最高时曾达到达45.22m。可以想象,如果 没有三峡大坝,此次峰值高达7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将会给下游带来怎样的灾难。

据初步统计,在此次洪峰中,三峡大坝拦蓄洪水达到了70亿立方米左右,将洪水下泄流量控    制在4万立方米/秒,削减洪峰下泄流量3万立方米/秒,的确起到了减轻长江种下游的防洪压力。

泄洪是无奈之举?

据水利专家表示,按设计,三峡大坝的最高水位可达175米,这在我国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设计洪水标准算是最高的。然而在这次洪峰来袭时,三峡大坝从7月10日起就开始泄洪。在汛期泄洪,三峡的防汛能力遂受多方质疑。究竟泄洪是"无奈之举"还是"科学调度"?

1.泄洪是为更好防洪

\

"泄洪是为更好防洪"

"泄洪"是指水库里面的水来不及经过水轮机发电,直接从大坝排出的一种方式。有很多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单位时间内需要通过该水坝的水流量过大,单靠通过水轮发电机的水量,不足以满足防洪调度的需要的无奈之举。其实不然,有水利专家指出,泄洪目的是为更好的防洪。

整个三峡水库的防洪运作包括两个层次:常规洪水可由三峡水库全部拦蓄;遇到特大洪水,则需启动分、蓄洪措施。"即便是要启动分、蓄洪措施,有了三峡水库的拦截作用,也可为分、蓄区人员转移赢得时间,减免人员伤亡,其作用依旧十分明显。"

2.泄洪需科学调度

\

科学调度下的调度不会对下游造成严重威胁

国 家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表示,三峡的防洪库容是需要科学调度的,不是整个221亿库容统统拿来针对任何一场洪水进行无序的调度。三峡集团公司的专家说,整个三 峡水库的防洪运作包括两个层    次:常规洪水可由三峡水库全部拦蓄;遇到特大洪水,则需启动分、蓄洪措施。"即便是要启动分、蓄洪措施,有了三峡水库的拦截作 用,也可为分、蓄区人员转移赢得时间,减免人员伤亡,其作用依旧十分明显。"

长江的年径流量接近一万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集中 在雨季。而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仅有221亿。所以,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防洪调度,一味的按照蓄洪补枯的原则在整个汛期进行蓄水,那么221亿的防洪库容肯定很 快就会被填满。对此后再出现的洪水,三峡大坝将会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在遭遇洪水的时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存在,泄洪是必要的防洪调度。根 据资料显示三峡的调度权,出库25000立方米/秒以下由三峡总公司自行调度;出库25000立方米/秒到56000立方米/秒由长江防总决 定;56000立方米/秒以上,则由国家防总定夺。本次洪水中的调度,是由长江防总决定的。

3.本次泄洪并未对下游造成威胁

7月11日,三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在31500立方米/秒左右。根据长江防总防洪调度令的要求,自7月12日18时起,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按25000立方米/秒控制。正如上文所提只要最        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长江中下游的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因此,泄洪并没有对下游造成严重威胁。

4.长江泄洪或给下游更大压力

从 限制水位145米到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内的防洪总库容量是221.5亿立方米。虽说此次的泄洪在理论上并没有对下游的安全造成威胁,但在三峡泄 洪的同时,长江中下游流域也一直在受特大暴雨的侵袭。据报道,7月14号8点,长江下游干流控制站大通水文站水位涨至14.50米,超过警戒水位0.10 米,为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警戒水位。长江下游支流滁河和秦淮河已出现洪峰。太湖平均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01米,为今年入汛以来首次超警。从泄洪而来 的洪水,加上暴雨带来的洪水,或许会给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带来更大的压力。

不能高估三峡水库

在此次洪水来袭时,三峡大坝确 实起到了抗洪作用:7月中旬,根据调度采取的两次泄洪措施也并没有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威胁。但这次洪水,仍然对长江流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相比来势凶猛的洪 水,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长江流域水库缺乏统一的调度,支流堤防仍未形成完善的防洪体系,都使洪水造成了严重后果。

 1.长江流域大小水库难协调

\

长江流域的防洪不能仅依赖三峡大坝各水库之间应相互协调。

美 国胡佛水库本身的库容量已经超过了科罗拉多河的年径流量,加上科罗拉多河上其它水库的库容,人工水库的蓄水能力已经超过了科罗拉多河年径流量的4倍。所以 这些水库不需要太考虑防洪调度,汛期就直接蓄水。而虽说三峡工程已经创造了极大的库容量,但长江流域所有水库的蓄水能力,还不到长江年径流量的20%,所 以既要抓准高峰蓄洪,又要抓准低谷泄洪,各水库之间也最好相互协调。

多位业内人士曾表示,长江委水文局曾到长江上游调研各水库的情况,包括对各水库库容等进行备案,但大多被拒绝。有好几家上市公司甚至认为库容及消落方案等属于公司机密,如果外泄可能影响以后的电价竞拍。

2.支流堤防等配套工程不完善

\

长江中下游支流堤防等配套工程不完善,未形成完善防洪体系。

专家称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主体性工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堤防等配套工程。湖北在经历1998年洪灾后,对长江堤防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和加固,但支流和中小河流堤防尚未实施大规模整治,高标准防洪体系尚未形成。其他沿江省市也大多面临同样问题。

3.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20 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国湖泊面积减少近2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为因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消亡1000余个,面积减少了约1.3万平方千米,超过五大淡水 湖面积之和,失去调蓄容积500亿立方米。消失的这些面积,相当于淮河年径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1.3倍、是三峡水库有效库容的2.2 倍。

水利专家沈国舫表示,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最关键工程,在洪水来袭时,科学的调度能使它的抗洪能力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三峡大坝上,我们并不能夸大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正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陆佑楣所说,三峡水库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毕竟只是个长江防洪的主体工程。长江流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支流堤防等配套工程的不完善,长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湖泊蓄洪功能的减退,也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