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核建携一重共推四代核电 央企合作自主技术"走出去"
2016/9/9 7:16:20    新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核建携一重共推四代核电 央企合作自主技术"走出去"

作者:林春挺 重华 发布时间:2016-09-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核电行业即将迎来第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产业化的时代。作为该技术在海外推广的唯一责任主体,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下称"中国核建")正在牵手国内核电设备供应商巨头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一重")推进这一技术的产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资料显示,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中国核建董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核建与中国一重的产业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自主技术推向世界

  "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拉开了合资建设高温堆主设备制造基地的序幕,将成为两家央企之间产业合作战略落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推进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王寿君说。

  官方资料显示,8月5日,中国核建与中国一重在京就高温气冷堆项目开发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这两家央企在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产业化上迈出了关键步伐,对推动该技术立足国内、走向海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核建主要从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已成为中国核工业完整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温气冷堆的工程建设和项目推广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一重是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核电大型铸锻件的企业和提供全套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及蒸发器的企业之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国产核电锻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由中国一重生产。

  据王寿君介绍,高温堆技术是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能技术,以其固有安全性、模块化建造、多用途、布局灵活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第四代核电技术,是中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先进核电技术。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高温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作为核电"走出去"主力堆型之一进行推广,中国核建是高温堆海外推广的唯一责任主体。

  王寿君透露,商用高温堆技术已经在国际国内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

  本报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将在2017年实现并网发电。中国核建参股了该工程。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核建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浙江、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不同程度完成了厂址踏勘、普选、初可研等工作;在国外市场方面,中国核建与沙特、阿联酋、南非、印尼等国家签订了高温堆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高温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核电走出去主力堆型,每个项目的落地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王寿君说,"因此,恳请国资委继续搭建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国核建与金融、市场开发、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央企开展产业合作,构建产业联盟。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力,将中国自主的高温堆核电技术推向世界。"

  中国一重借力转型

  王寿君表示,相比于其他堆型,高温堆主设备的尺寸规格大、单重高,对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要求,由于采用模块组合的建设方式,压力容器、蒸发器等主设备的数量较多,需要批量制造。作为高温堆电站建设的核心环节,标准化、批量化的设备制造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瓶颈问题。

  他表示,高温堆电站建设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根据当前的商业推广进展,中国核建计划在国内开展两个项目的建设、在海外开展一个项目的建设。按照核电厂址通常采用的规划布局,每个厂址规划建设6台60万千瓦的机组。每台机组需要配备6套核蒸汽供应系统,一个项目共计36套系统,国际国内三个项目共计需要生产108套系统。

  据其测算,按照10年建设规划、考虑到三个厂址的建设节奏、主设备的生产周期,平均每年可以带动压力容器、蒸发器、主氦风机、堆内构件等主设备制造的产值约为18亿元。中国一重近三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在70亿元上下,未来,高温堆主设备制造可以为其提供四分之一的任务量,如果考虑到辅助设备生产和辅机制造,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务的可持续开源。

  "中国一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骨干企业,此次合作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有效地解决高温堆产业化过程中的装备制造瓶颈问题。"王寿君说。

  与中国核建的合作,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中国一重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同在上述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表示,高温气冷堆项目是中国一重提升核电制造能力的首要任务,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核电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为此,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将做好科研攻关、工艺改进、老基地改造、新生产基地建设等相关工作。

  央企合作优势互补

  刘明忠认为,中央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央企之间资源专业化整合,有效推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各企业之间低效资产和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业务相关联的子公司之间联合重组,实现过剩产能的消化利用。

  在刘明忠看来,央企间开展产业合作,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发展方式,更多地强调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强化产业链之间的有机融合,以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共赢。

  王寿君说,围绕高温堆主设备生产基地建设,中国核建将与中国一重一起开展前期工作,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以自主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开展设备制造的同时,注重科研攻关,持续改进关键工艺、优化关键技术,推进高温堆主设备的工业标准化,促进高温堆系统优化和主设备的设计优化,服务于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以及设备成套出口。

  王寿君表示,在合资公司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合作双方将围绕"商业推广,技术优化",发挥各自主业优势、精诚合作,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而刘明忠在上述讲话中透露,7月27日,双方主管领导和战略规划部门通过协商,明确了合资在广东深圳百安建设高温气冷堆制造厂的合作意向。8月11日,中国一重与中国核建、清华大学组成专家团队赴广东,与广东省能源局进行了协商,进一步明确了在百安工业区投资建设制造工厂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有核电人士此前向记者表示,凭借高温气冷堆在国内外打开市场,中国核建有望成为下一家拥有核电站运营牌照的企业。

  目前,国内只有三家企业拥有核电站运营的资质,分别是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

  核电效益较好,是吸引包括中国核建在内的多家央企争相获得核电运营资质的主要原因。

  中国核电行业即将迎来第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产业化的时代。作为该技术在海外推广的唯一责任主体,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下称"中国核建")正在牵手国内核电设备供应商巨头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一重")推进这一技术的产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资料显示,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中国核建董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核建与中国一重的产业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自主技术推向世界

  "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拉开了合资建设高温堆主设备制造基地的序幕,将成为两家央企之间产业合作战略落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推进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王寿君说。

  官方资料显示,8月5日,中国核建与中国一重在京就高温气冷堆项目开发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这两家央企在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产业化上迈出了关键步伐,对推动该技术立足国内、走向海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核建主要从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已成为中国核工业完整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温气冷堆的工程建设和项目推广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一重是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核电大型铸锻件的企业和提供全套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及蒸发器的企业之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国产核电锻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由中国一重生产。

  据王寿君介绍,高温堆技术是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能技术,以其固有安全性、模块化建造、多用途、布局灵活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第四代核电技术,是中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先进核电技术。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高温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作为核电"走出去"主力堆型之一进行推广,中国核建是高温堆海外推广的唯一责任主体。

  王寿君透露,商用高温堆技术已经在国际国内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

  本报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将在2017年实现并网发电。中国核建参股了该工程。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核建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浙江、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不同程度完成了厂址踏勘、普选、初可研等工作;在国外市场方面,中国核建与沙特、阿联酋、南非、印尼等国家签订了高温堆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高温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核电走出去主力堆型,每个项目的落地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王寿君说,"因此,恳请国资委继续搭建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国核建与金融、市场开发、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央企开展产业合作,构建产业联盟。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力,将中国自主的高温堆核电技术推向世界。"

  中国一重借力转型

  王寿君表示,相比于其他堆型,高温堆主设备的尺寸规格大、单重高,对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要求,由于采用模块组合的建设方式,压力容器、蒸发器等主设备的数量较多,需要批量制造。作为高温堆电站建设的核心环节,标准化、批量化的设备制造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瓶颈问题。

  他表示,高温堆电站建设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根据当前的商业推广进展,中国核建计划在国内开展两个项目的建设、在海外开展一个项目的建设。按照核电厂址通常采用的规划布局,每个厂址规划建设6台60万千瓦的机组。每台机组需要配备6套核蒸汽供应系统,一个项目共计36套系统,国际国内三个项目共计需要生产108套系统。

  据其测算,按照10年建设规划、考虑到三个厂址的建设节奏、主设备的生产周期,平均每年可以带动压力容器、蒸发器、主氦风机、堆内构件等主设备制造的产值约为18亿元。中国一重近三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在70亿元上下,未来,高温堆主设备制造可以为其提供四分之一的任务量,如果考虑到辅助设备生产和辅机制造,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务的可持续开源。

  "中国一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骨干企业,此次合作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有效地解决高温堆产业化过程中的装备制造瓶颈问题。"王寿君说。

  与中国核建的合作,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中国一重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同在上述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表示,高温气冷堆项目是中国一重提升核电制造能力的首要任务,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核电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为此,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将做好科研攻关、工艺改进、老基地改造、新生产基地建设等相关工作。

  央企合作优势互补

  刘明忠认为,中央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央企之间资源专业化整合,有效推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各企业之间低效资产和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业务相关联的子公司之间联合重组,实现过剩产能的消化利用。

  在刘明忠看来,央企间开展产业合作,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发展方式,更多地强调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强化产业链之间的有机融合,以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共赢。

  王寿君说,围绕高温堆主设备生产基地建设,中国核建将与中国一重一起开展前期工作,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以自主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开展设备制造的同时,注重科研攻关,持续改进关键工艺、优化关键技术,推进高温堆主设备的工业标准化,促进高温堆系统优化和主设备的设计优化,服务于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以及设备成套出口。

  王寿君表示,在合资公司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合作双方将围绕"商业推广,技术优化",发挥各自主业优势、精诚合作,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而刘明忠在上述讲话中透露,7月27日,双方主管领导和战略规划部门通过协商,明确了合资在广东深圳百安建设高温气冷堆制造厂的合作意向。8月11日,中国一重与中国核建、清华大学组成专家团队赴广东,与广东省能源局进行了协商,进一步明确了在百安工业区投资建设制造工厂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有核电人士此前向记者表示,凭借高温气冷堆在国内外打开市场,中国核建有望成为下一家拥有核电站运营牌照的企业。

  目前,国内只有三家企业拥有核电站运营的资质,分别是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

  核电效益较好,是吸引包括中国核建在内的多家央企争相获得核电运营资质的主要原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