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集团:改革开放铸就大国重器 科学运行保护长江健康
2018/10/8 11:35:0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纪念大会专题报告——

改革开放铸就大国重器 科学运行保护长江健康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王琳  孙志禹

2018926

1910年在云南石龙坝兴建第一座水电站至今,中国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走过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人承前启后、艰苦奋斗,一个个伟大的水电工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座座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24日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这是对三峡工程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全体水电人的鼓舞和激励。

一、三峡工程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

19532月,毛主席视察长江,提出兴建三峡工程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设想。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上三峡工程的条件一直不成熟。1970年中央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积累经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深入人心,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取得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19807月,邓小平考察三峡,他指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工程研究。

1986年,中央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19895月,长江委根据各专家组论证意见,编报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国内研究的同时,我国还请加拿大政府同步进行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方案与长江委的设计方案基本一致。

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建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兴建三峡工程在政治上、经济上奠定了坚实基础。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始终抱着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体现了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体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民主决策、顺利开工、胜利建成。

三峡工程建设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进行的,鉴于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殊性,在国家层面,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企业层面,成立了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电网建设总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建设和经营,实行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改革开放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国开了先例,确保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明确了各方权责,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自始至终严格按设计安全有序进行。

三峡工程首次实行了资本金制,三峡基金成为工程投资的主要来源。另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开辟企业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发电资产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由三峡公司自借自还,自担风险。实践证明,这条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道路是成功的,既保证了工程需要,又使资金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以内。

三峡工程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模式,解决了长期来重点工程多次调整投资概算的弊端。国家还专门成立三峡工程稽察组,对工程的资金管理、建设进度和安全施工等方面进行稽察;国家审计署多次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也是重大工程监督制度方面的创新。

科教兴国战略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峡工程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方面大力开展国内研发,动员各参建单位、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另一方面,通过国际招标从国外厂家引进先进技术。三峡工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实现了设计科学、质量一流、运行高效、环境友好。大江截流技术世界领先,截流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截流水深60米、24小时抛投强度19.4万立方米。三峡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2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总量2807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三年超越400万立方米、高峰年达548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造就了大坝建设的世界奇迹,三峡工程质量得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建成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建成世界上最大垂直升船机。在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中,三峡支持哈电、东电用7年时间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的重大转变,完全掌握了70万千瓦大型机组核心技术。

三峡工程推动了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型机组设备、输变电工程等领域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我国由水电大国跃升为水电强国,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三峡枢纽工程获得了20多项国家科技奖励,20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700余项专利,建立了117项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获取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依靠拼搏奋斗获取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已经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二、科学运行三峡工程,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2009年如期建成,开始进行试验性蓄水。自2010年以来,连续9年实现正常蓄水位175米目标。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安澜、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骨干工程,在长江防洪减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003年以来拦蓄洪水1440亿立方米。2010年和2012年汛期,三峡枢纽科学调度,防御了两次大于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有效避免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避免了洪水过后满目苍夷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长江中下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的安全屏障。

三峡水库成为我国最大的战略淡水资源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水环境质量稳定。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由35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6000立方米每秒,从2003年至今累计补水2430亿立方米,对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改善通航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节能减排效益十分可观。截止目前,三峡电站已累计发电约1.1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3.8亿吨,减排温室气体近10亿吨。

三峡工程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带来重大机遇。库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移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库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全国水平,教育、卫生、文化事业长足进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库区。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三峡船闸年最大货运量达1.3亿吨,比蓄水前提高约7倍;单位运输成本平均下降37%。三峡升船机试通航以来,累计过船5200艘次,通过旅客12.5万人次。

从白鹤滩、乌东德到三峡、葛洲坝,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建设的6座大型水电站,总库容超过900亿立方米,总防洪库容近38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中上游重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2/3;总装机容量近7200万千瓦,约占长江中上游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1/3;控制河流总长度约2000公里,接近长江干流长度的1/3;涵盖流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超过总流域面积的1/2。这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骨干项目,保障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国水电产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和运行管理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峡集团和行业内各单位一起,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编队出海,将沿线国家作为“走出去的重要区域,让三峡品牌和三峡标准走向国际。目前,三峡集团已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业务,拥有海外电站装机约1500万千瓦,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时,三峡集团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保障、社区发展、文化交流等活动,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三、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人类文明离不开江河的哺育,历史发展离不开江河的润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三峡集团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始终把山清水秀作为主旋律,把人与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参与长江经济带高效经济体建设。三峡集团生于长江、长于长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长江的绿色发展休戚与共,要成立长江大保护实体公司,建立投资平台、融资平台,选取典型项目先试先行,促进长江生态环境改善,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三峡集团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新时代,我们要把运行好管理好三峡工程、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作为我们新的使命。三峡工程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不断提高科学调度、科学运行、科学管理的水平,关注长江健康,保护长江生态,把生态调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要求,实时制定和调整生态调度目标,抓好水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泥沙监测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强化生态调度科研和试验,增强研究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周密制定生态调度方案,注重梳理总结,将可行有效的成果应用于具体的生态调度实践。

改革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三峡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在新时代践行好新使命,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三峡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