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污蔑中国水坝造成湄公河干旱是反坝组织的阴谋
2010/4/16 15:32:41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去年秋天以来,我国西南省份和东南亚地区遭受大了特大的干旱袭击。众多河流、水库干涸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然而,长期以来不断依靠反对建水坝而获取经费的泰国反水坝组织,却巧妙的利用这个时机,制造了一场“下游国家反对中国建水坝”的闹剧。这些人反对发展中国家建设水坝的手段几乎与我国国内的那些NGO如出一辙,无非就是造谣和煽情。不过,由于这次反坝组织采取的是国际行动,所以,还真是蒙骗了不少国内外的公众。很多中国人还以为真是下游国家的人民对我们国家的水坝建设提出了反对意见。

    事实上,恰恰相反无论是代表各国政府态度的湄公河委员会,还是下游国家的水利专家,都一再强调中国建水坝是对湄公河水量的有利调节。在前不久(2009年5月)发布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亚洲理工研究院的《东南亚淡水危机评估》关于湄公河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曾明确的指出:根据湄公河管理委员会专家提供的数据测算,中国澜沧江的水坝建成之后,将对湄公河的水量发生有利的变化。它能够减少目前洪水季节进入湄公河洪水量的17%,而在旱季可以增加当前进入湄公河流量的40%。2010年3月5日湄公河委会员会发布的《湄公河干流低水位状况初步报告》也再次明确的指出:大旱是由气候变化及降水锐减所引起,而非上游建坝拦水所至。为进一步说明有关情况,本文特地转载两篇相关的新闻报道,供大家分析参考。

  文章一:湄公河委员会驳外媒指责:大旱与中国水坝无关

  http://www.enorth.com.cn  




  最近,中国西南旱灾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而此时的湄公河流域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处于中国澜沧江的下游,于是该流域一些国家的民众、媒体和学者,有意或无意把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在上游已建或在建的11座水坝断流截水,才造成他们河水干涸。有些组织还计划向中国驻泰国使馆递交请愿信,要中国负责。但中国专家和该流域国家的官方机构都表示,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国北部和老挝干旱所致,跟中国建水坝毫无关系。

 

  湄公河水位降至最低 

  据路透社报道,湄公河下游4国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最近一个时期出现严重旱情,导致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区的水位仅33厘米。分析指出,受干旱影响,泰国的大米生产预计将受到严重冲击,而且湄公河的低水位还将严重影响旅游、航运和渔业等领域。外电引述湄公河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披露,此次湄公河大旱最主要的原因是2009年潮湿季节提前结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跟中国在上游建水坝没有关系。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陈德海日前也出面澄清说,湄公河流域干旱并非主要由中方人为活动所致,而是去年年底以来,整个流域遭遇大旱,中国西南地区河流水位也处于50年来最低,同样也是旱灾受害者。

  针对目前的情况,湄公河委员会4个成员国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领导人,定于下月初在泰国开会商讨对策。中国方面已答应派代表与会,并将提供云南景洪和漫湾两座电站在这次旱灾中的相关水文资料。

  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首席执行官杰里-伯德3月25日发表声明说:“根据目前的水量记录,没有证据表明上游的这些水坝导致了河流水量减少。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水坝,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会出现缺水问题。”他补充说,下月初召开的会议将有助于厘清模糊资讯,使流域国家建立互信。

 

  少数媒体无端指责中国 

  实际上,将中国扯进这次湄公河旱灾的报道早已见诸报端。泰国的一些环境组织3月初就声称,中国在澜沧江流域建造的一系列大坝加剧了目前的干旱危机。而泰国《曼谷邮报》上个月发表的题为“中国大坝扼杀湄公河”的社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泰国民众,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不满。

  除此之外,美联社去年5月发自曼谷的一则报道也对中国建水坝进行了无端指责。报道片面引述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此,中国专家当时就批驳指出,中国境内的澜沧江全部水量仅占湄公河的13.5%,因此,美联社报道中所谓“中国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构成严重威胁”的说法,显然是一种违反逻辑的表述。

  有专家分析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湄公河与全世界的很多河流一样,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威胁。造成这种威胁的原因当中,虽然也包括不适当的水坝建设,但更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合理的水坝建设,才是彻底解决湄公河水资源矛盾的关键。上世纪早期,美国西部的胡佛水坝就彻底解决了当地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中国邀各国参观水坝 

  针对泰国少数媒体把湄公河下游水位下降归咎于中国境内上游水坝这一说法,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本月中旬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在湄公河上游(澜沧江)的水电开发充分照顾到了下游国家的关切。政务参赞陈德海指出:“目前澜沧江梯级电站已建成漫湾、大潮山和景洪3个水库,面积很小,蒸发水量可忽略不计。而且中国在澜沧江流域无跨流域调水计划,沿江工农业用水量很少。

  为了解除湄公河流域国家对中国水坝的疑虑和误解,中国已邀请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参观景洪大坝。泰国媒体援引泰国水利局负责人格森桑·钦纳瓦索的话说,“这是湄公河下游区域国家和中国对河流实行更为有效的双边合作管理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闻背景:湄公河流域每年都会旱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长约4880公里,澜沧江段约占整个干流全长的44%。

  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每年5月至10月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为旱季。

  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专家研究指出,今年湄公河流域的干旱主要与2009年潮湿季节提前结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有关。

 

  名词解释:湄公河委员会 

  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简称mrc)

  新湄公河委员会(mrc)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调查协调委员会(老湄公河委员会)的基础上产生的。1995年4月,湄公河下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国在泰国清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承认“湄公河流域和相关的自然资源及环境,是沿岸所有国家争取经济和社会富足以及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具有巨大价值的自然资产。”四个国家决定在湄公河流域开发和管理的一切领域,包括河流资源、河上航运、洪水控制、渔业、农业、发电及环境保护等所有可能产生跨越国界影响的领域进行合作。

  依照协定建立的新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commission),取代了原来的湄公河临委会。新湄公河委员会的职责范围远超出了湄公河临委会,并不限于调查和协调湄公河下游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而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对整个湄公河的水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综合开发制定计划并实施管理。新湄公河委员会由三个常设机构组成:即理事会、联合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派一名级别不低于司长级官员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秘书处负责为联合委员会和理事会提供技术和行政服务,其工作在首席执行官(CEO)的领导下进行,而首席执行官的任免则由理事会决定。湄公河委员会各成员国还成立了本国负该国的湄公河开发和协调任务。新湄公河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就邀请上游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缅甸加入该组织,并于1996年开始与两国定期举行对话会,迄今已举行过6次对话会。



  文章二:调查:究竟是谁在妖魔化中国水坝? 

  当事四国政府否认,媒体也只是推波助澜 

  作者:吴岚 来自:成都商报 发表时间:10-04-07

   

    “妖魔化”的过程 一个NGO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以非常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大坝杀死了湄公河”。一些西方NGO随后加入进来,另一些西方政府和民间组织投入资金支持

    我们不要“妖魔化” 事实上,中国一直注重可持续发展,近午来更是对环境保护投入巨大心血。NGO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诚意,用合作和对话的方式来关注湄公河,而不要一味恶炒。

    围绕中国大坝的反对声浪中,表现最为活跃的主要是各种NGO和媒体。而在这些组织中,“拯救湄公河联盟”是最有人气的。

    这一组织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以非常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大坝杀死了湄公河”,要求泰国以及湄公河下游其他国家的政府联合起来向中国政府施压。 



1
拯救湄公河联盟网站LOGO



2
.网站的众多链接和自我介绍




  3.“拯救湄公河联盟”的申请表格

 

  直接因素

  一个激进的NGO


    曾发起万人联名反对湄公河下游建坝的“拯救湄公河联盟”,屡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大坝杀死湄公河”

    “拯救湄公河联盟”2009年曾发起声势颇大的万人联名签署反对在湄公河下游建坝的行动。此外,该组织还不断联合其他NGO,举行各种研讨会,为其反对建坝的声音造势。正是这一组织,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以非常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大坝“杀死了湄公河”。

    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2月3日,该组织联合泰国生态恢复和区域联盟在越南芹苴大学支持举办了“湄公河环境与生计国际论坛:变动的环境和跨境影响”,讨论近期出现的湄公河干流上建设11座大坝的计划。4月1目,也就是在此次华欣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几乎是针锋相对的,“拯救湄公河联盟”参与组织了一场名为“共享湄公河流域公共论坛”的会议,邀请了190名来自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媒体以及政府机构的代表,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讨论所谓“湄公河流域近来、的发展趋势”,对泰国政府和湄公河委员会继续支持水坝的立场表示质疑。

    在峰会举办期间的4月3日,该联盟又联合多个民间组织再次前往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前示威,发表所谓宣言,并递交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公开信。宣言声称,中国在澜沧江修建大坝的计划对下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食品安主、文化、旅游和当地经济及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冲击,并将去年的洪水和今年的干旱都归结于中国的大坝,认为大坝并不能起到中国所说的削峰补枯的作用。宣言要求中国政府停止在上游干流修建水坝,停止在湄公河为开发航运而进行的爆破计划、公布上游水坝的详细数据和建坝之前的历史资料、和其他湄公河国家政府一起建立联合委员会。记者在其官方网站上还发现,该组织甚至要求中国政府以重建下游生态、文化、经济和社会基金的形式提供补偿。


  间接因素

  —个巨大的NGO联盟

    在“拯救湄公河联盟”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国际“反坝组织”——国际河流组织以及众多的西方NGO

    表现如此活跃的“拯救湄公河联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记者昨日向相关专家索要了一份资料。资料显示,该联盟对所有“关心”湄公河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艺术家以及普通民众开放。该联盟宣称其成立就是为了“解决”公众对于湄公河干流上修建水坝计划的忧虑,联盟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两件事: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在湄公河上修建水坝风险的认识;劝说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具有持续性和安全的方式来满足人民对于水及能源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个联盟存在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反坝。

    在这个组织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其合作伙伴中包括了著名的国际“反坝组织”——国际河流组织。而之前其组织的多个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国际河流组织以及来自日本的“湄公河观察”等众多西方NGO的身影。泰国媒体同行告诉记者,泰国的NGO多数也有美国、日本、法国等国政府和民间的资金支持。“拯救湄公河联盟”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根本因素

  一股背后的支持力


    西方力量在东南亚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一些西方人来到东南亚,把价值观也带来,其中包括“反坝思想。

    西方力量在东南亚社会组织中的普遍存在,有多方面原因。到过泰国的人都知道,泰国生活着大量的西方人。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很多北欧人每年花大半时间生活在泰国,在这里享受明媚的阳光,还有很多人在这里来寻找先前的殖民风情。这些生活在这里的西方人,很多都会参加本地公益活动,因此许多所谓泰国本地的NGO其实括跃着很多的西方人——这个现象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很普遍,记者曾经遇到的一个老挝NGO负责人其实就来自法国。最近在国际媒体上非常流行的一篇文章《面临威胁的湄公河》,其作者米尔顿·奥斯本早在1959年就被澳大利亚派驻柬埔寨金边,之后一直与东南亚关系密切。一些西方人来到东南亚,把他们价值观带到了这里,其中包括“反坝”思想。

    反坝运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一度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反坝”运动在西方的高潮过去,这些组织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一位专家向记者介绍了“反坝”运动的一段渊源。他表示,美国一度最强大的反坝力量是核电利益集团,当时有个口号就是“atoms-not-dams(要核能不要大坝)”。

    2004年6月号的《国际水电大坝》杂志里,曾有文章指出“国际河网”等反坝组织已经“获得强大的财政支持”,“反坝游说团”拥有1900万雇员和1.1万亿美元资产。

 

  拒绝炒作

  中国官员:应该看到中国的诚意


  “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压力被NGO们忽视了,他们只看到修建水坝的不好面,面忽略水坝造福人民的一面,中国其实一直注重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在泰国本地的NGO,除了西方力量的参与,本地政治的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影响。另一位泰国官方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联盟中有很多人来自泰国北部。众所周知,泰国北部是他信及其支持者“红衫军”的大本营。北部清莱府等湄公河地区,这两年连续遭受洪水和旱灾的袭击,这自然成了某些政治力量操控的话题。事实上,就在这两天“红衫军”在曼谷发动大规模示威的同时,《曼谷邮报》就曾发表相应言论,指责政府在保护湄公河流域民众利益方面保护不力。该官方人士说,在这些看似“公益”、“环保”的旗号后面,存在着种种复杂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因素。

    无论这些NGO出于什么目的指责中国的水坝建设,它们的声音在一般民众中的确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又通过媒体进一步放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影响到我们与相应国家间的关系。就此次“水坝风波”而言,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就曾专门进行说明解释活动,还派代表出席了前述在曼谷举行的“共享湄公河流域公共论坛”回应质疑,进行沟通。

    昨日,记者从华兴转战青莱,中途特别取道曼谷。寻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使馆官员告诉记者:“像‘拯救湄公河联盟’这样的NGO属于非常激进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往往采取极端、宽泛、不计后果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中国水坝威胁论’也就此产生。”

    “发展中国家的巨大生存压力被NGO们忽视了,他们只看到修建水坝的不好面,而忽略水坝造福人民的一面,把问题片面化了。事实上,中国一直注重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更是对环境保护投入巨大心血。NGO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诚意,用合作和对话的方式来关注湄公河,而不要一味恶炒。”这位官员的话表达了记者的心声:也许下次我再到曼谷时,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将不是那些来自“TV”的中国负面声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