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瞭望》新闻周刊: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走廊
2020/7/13 22:36:55    新闻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6 月 11 日,世界第七大、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

标志着世界首座 300 米级低热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坝主体工程完工 中国三峡传媒公司供图

  
  2019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大约5100千瓦时,比用电水平最低的发达国家(人均6000~8500千瓦时)还低很多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发展,长江干支流上建成的水库将会越来越多,远景规划将达到103座大中型大坝水库

  
  6月29日,世界第七大、中国第四大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建成投产的首个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工程,也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
  
  按照计划安排,乌东德水电站将于2021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乌东德水电站的全面建成对全国范围的能源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集团原总工程师张超然认为。
  
  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怎么看待乌东德水电站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如何布局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走廊?近日,就上述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邀请王浩、王亦楠、张超然三位业界权威,共同探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之道。
  
  水电是风电、光电绝好搭档
  
  《瞭望》:怎么认识清洁能源的优势?我国发展清洁能源有何优势?
  
  王浩:相对于风电、光伏等其他绿色能源,水电在一分钟内即可实现从零出力到满负荷的全过程,具有调节性强、出力稳定、度电成本低、开发技术成熟等综合优势。
  
  我国西南地区丰沛的水力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库。打造以水电开发为基础、风光水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对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亦楠:当前,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
  
  优先和充分开发水电,是风电、光伏大发展的重要基础。今日发达国家的“风光”大发展正是建立在优先和充分开发水能的基础之上,它们的水能资源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发完毕。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0%左右。我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科学顺序”问题。
  
  稳定的水电是风光的“绝好搭档”,可以为风光发展提供“超级蓄水(电)池”,弥补风光自身的“间歇性”缺陷,将其变为稳定的优质能源。
  
  2019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大约5100千瓦时,比用电水平最低的发达国家(人均6000~8500千瓦时)还低很多。要实现工业化,我国电力需求必然还要经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目前我国出现的“电力过剩”现象,仅属于低层次的供应饱和,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电力需求已经达到峰值。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宽松,正是大力发展以水电为主导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大好机会。
  
  六大水电枢纽工程联合统一调度
  
  《瞭望》: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怎么看待它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作用?
  
  王浩:在西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等四座大型流域梯级电站可以充分发挥调节性能,平抑电网接纳风光发电出力造成的影响,有效解决风电、光电大规模集中上网的消纳难题,破解当前风光资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弊端,为我国清洁能源综合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金沙江到长江,三峡、葛洲坝、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等六大水电枢纽工程,是国之重器。伴随源源不断、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输出,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极大推动长江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后,三峡集团拥有了从金沙江延伸至长江的梯级电站群。这六大水库、六座大坝实现联合统一调度,将使单座水电站的综合效益得以放大,统筹实现防洪、补水、发电、水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库大坝调节作用。
  
  张超然:乌东德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后将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三峡集团从三峡工程开始,通过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这些人所练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管理能力将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防洪是修建水库大坝的首位要求
  
  《瞭望》:建设水库大坝对水资源调度有何作用?
  
  王浩: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不仅水量南多北少,还深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6到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而到了枯水期,即使把河道的水全部抽干,也不足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面对这种基本国情,修建水库大坝,一方面可以减少汛期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洪水资源化,增加枯水期的水资源供给。修建水库大坝,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是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虽然水库大坝影响了洄游型鱼类的生存环境,但水库的建成,流速变缓、水深加大,河道型流态变成湖泊型生境,会促进沉水型、静水型鱼类的大量繁殖。
  
  为降低水库大坝对洄游型鱼类影响,大坝建造者往往需要额外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坝体优化设计,通过布设各类过鱼设施,开展分层取水、提高生态基流、利用天然涨水过程造成人造洪峰等手段保证鱼类正常生态。水电人对生态的追求与努力,不应被忽视。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发展,长江干支流上建成的水库将会越来越多,远景规划将达到103座大中型大坝水库。这些大坝水库分属不同的业主,如果各行其是,形成的调度决策会有大量的不协调、不相融甚至是效率相互抵消的情况,迫切需要统一调度管理。
  
  王亦楠:从体制机制上来看,亟需国家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立足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统筹部署,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消纳创造良好环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