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澄清公众对三峡水库“逆调节”的误解
2010/7/25 9:42:45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文/水博

 

  众所周知,人们建设水库的最主要目的是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因此,从总体上说任何一座水库的修建目的都是要蓄洪补枯(或称蓄丰补枯)。但是,对于不同的河流以及不同的水库具体情况,蓄丰补枯的表现方式也会有不同。实际上任何一座蓄丰补枯的水库,也并不会总是简单的表现为“汛期蓄水、枯期放水”。特别是像三峡这样以防洪和抗旱为首要目标的大水库,就更是这样。

 

  从总体上看三峡水库的作用绝对是要蓄丰补枯的,它总是要在每一年的汛期结束时保持最高水位,从而在整个枯水期内发挥抗旱补水的作用。而到了汛期开始的时候,它也应该正好完成补水作用并降到最低的水位。随后在整个汛期保持低水位,随时准备拦蓄大洪水发挥出重要的防洪作用。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三峡建成前后的长江水位记录图,我们就会发现三峡水库具有明显的消峰填谷作用。因此,笼统地说三峡水库是“逆调节”的表述,其实并不够准确

 

  尽管三峡水库的作用从宏观上看绝对是蓄丰补枯,但是具体到每一时段的水库调度操作并非总是表现为“汛期里蓄水、枯期放水”。这里的根本原因是是由于三峡水库的库容与长江的年径流量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三峡水库的可调节库容还不到于长江年径流量的3%,而长江汛期的水量则高达径流量的百分之七、八十。显然,由于3%三峡库容根本就无法拦蓄百分之八十的汛期洪水,所以,如果我们机械的采取蓄丰补枯的水库调度,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三峡水库在刚一进入汛期就会被洪水蓄满,而在接下来的整个汛期三峡就再也无法发挥出防洪的作用了。

 

  为了保障三峡水库能在整个汛期都的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就必须在整个汛期尽量保持在低水位。这样当汛期洪水来临,三峡水库的发电设备全部投入发电也不能降低三峡水库水位的时候,水库调度机构就必须命令三峡水电厂放弃发电利益采取弃水泄洪措施,以保障三峡水库的水位降低。以便在汛期随时能够发挥出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汛期泄洪”,当然,不管在任何时候一旦遭遇到特大洪水,三峡水库是一定要蓄水滞洪的,否则,我们修建三峡水库和平时“汛期泄水”的防洪调度就都失去了意义。

 

  一般强况下,只有到了每年的讯期过后(10月份)三峡水库才能起开始蓄水。将水库水位从145米,迅速提升到175米。并且要让水库从十月底到次年四月,尽量维持在较高的水位,这是为了保证在这枯水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一旦出现干旱,有能力适量加大下泄流量,以备下游通航和供水之需。这就是所谓的“枯期蓄水”调度。不过,三峡的枯期蓄水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三峡水库最终还是要在枯水期内选择最合理的时机,把水库里所蓄的水全部放下去的。否则,如果不腾空库容到了第二年的汛期来临,水库必然无法再发挥防洪的作用。

 

  由此可见所谓“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都是一种保障三峡发挥防洪和抗旱功能的所必须采取的调度方式。然而,我们在微观上利用“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调度方式保障三峡的防洪和抗旱作用的同时,又必须要保障三峡水库宏观上发挥出“汛期蓄水”和“枯期补水”的蓄丰补枯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像三峡这样库容与河流年径流量差距巨大的水库调度,必须在微观上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才能保障它在蓄丰补枯的同时发挥出防洪和抗旱功能。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我们在汛期不肯泄洪降低水库水位,由于水库的总库容有限,显然就不能再吸纳突然增加的洪水发挥出防洪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枯水期不保持蓄水在高水位,而是早早的就把库水都放掉,那么由于整个枯水期的自然涞水都非常少,一旦遭遇到干旱和突发事件,三峡水库肯定将无法再发挥出补水和抗旱的作用。我国三峡建成之后几年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只有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保持三峡水库的汛期低水位和枯水期高水位,才能发挥出三峡的防洪和抗旱功能。

 

  例如,今年我国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不仅长江下游和鄱阳湖、洞庭湖都持续保持高水位,而且,还在7月20日左右,汉江和长江上游出现了超过1954和1998年的巨大洪峰。如果没有三峡水库的有效拦蓄、错峰,长江中下游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都很难预计。三峡水库的补水抗旱作用就更明显了。自从我们建成了三峡水库之后,长江中下游所出现的任何枯水问题,都已经进入了我们人为可控的范围。无论是以往自然枯水引发的长江断航还是长江口的海水倒灌,我们都可以通过加大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轻而易举的加以解决。特别是2008年三、四月间,太湖流域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最后也是通过加大长江水的置换才得以解决的。设想如果我们没有三峡水库,那个季节正是长江的严重枯水期,我们恐怕很难通过补水、换水的方式来解救太湖的严重水污染。

 

  从另一方面看,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和抗旱首要功能,也要求我们的水库调度具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每年的汛期与枯期转化期间,三峡水库的调度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三峡水库的作用和形象。我们必须承认,前几年由于我们国家对三峡的定位是以防洪为主,所以,我们在三峡水库汛后蓄水的环节上也曾出现过某种不应该有的失误。由于过于偏重保障防洪,调度常常不得不让三峡水库的汛后蓄水的时间过晚、过急。为此,确实也曾经给长江下游造成过人为的枯水困难。特别是去年,由于三峡蓄水的同时南方也遭遇到严重干旱,蓄水对下游的枯水影响一度非常严重,三峡水库不得不在还没有完成蓄水任务的情况下,就改为向下游补水抗旱。因此,不仅,三峡没有能按期实现蓄水175米的既定目标,而且,也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三峡建设的误解和不满。

 

  针对三峡水库调度由于缺乏经验和功能定位过于“重涝轻旱”所出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及时更正了三峡水库的作用和定位,明确要把抗旱也作为三峡的主要功能与防洪并列排在首位。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对三峡水库调度的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三峡工程将一定能越来越好的发挥出水资源调节作用,更有效的造福于全流域、全社会。

 

  除此之外,社会上也曾有人怀疑三峡水库的“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是由于三峡把发电赚钱放在了第一位。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三峡水库的“逆调节”绝对是以三峡电站发电的巨额损失为代价的。不仅泄洪弃水会让大量的水能没有发挥发电作用就白白被浪费掉了,就是汛期三峡水库为了防洪而降低的水位,也会给三峡发电厂带来巨额损失。据测算,三峡水库汛期的水库水位每降低一米,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损失就相当于好几座装机5万千瓦的中型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可见我国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和抗旱决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它是以我国三峡发电站每年上百亿的电量损失为代价的。

 

  我们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加速我国长江流域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通过建造更多的水库、水电站,增加长江流域水库群的总体蓄水能力。只有当水库的蓄水总量达到长江年径流量的较高的比例之后,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联合调度,彻底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把洪水视为灾祸,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在第一时间内把它排到海里去的作法。彻底结束我们的三峡水库调度不得不实施“逆调节”的被动局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