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二十大精神进三峡·记者手记丨创新驱动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2022/12/9 21:21:25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杜健伟 程林)金沙江畔秋意浓,踔厉奋发谱新篇。白鹤滩水电站接连传来喜讯,最后数台机组相继投产,电站进入全面投产发电冲刺阶段;百万机组设计制造、智能建造全方位运用……白鹤滩水电站进入世界水电“无人区”的背后,是中国水电人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的决心和信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党中央从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这让奋战在一线的三峡人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激励他们在开拓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01

  党的二十大开幕后的第二天,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地下厂房项目部副主任段兴平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现场。电站距离全面投产只一步之遥,段兴平和同事们正在有序推进地下厂房项目的收尾工作。

  为了布置白鹤滩水电站的引水发电系统,建设者们在两岸山体中开挖出两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和数条与之相连的“迷宫”,构成了全球已建最大的地下电站洞室群。

  
▲段兴平正在白鹤滩左岸地下厂房检查绑扎的钢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段兴平说。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挖量高达934万立方米,综合技术难度位于世界首位。在段兴平看来,白鹤滩地下厂房的成功建设,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有力实践。

  “三峡集团在掌握了巨型地下电站建造成套技术的同时,培育了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建设管理经验的骨干人才,在这个过程中研发的一系列深大竖井施工装备和混凝土浇筑新装备,更是推动了水电行业施工装备设计、制造技术进步。”段兴平说。

  02

  同一时间,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机电工程师吴思源正和同事们进行着最后几台机组的并网调试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内容,让吴思源印象深刻,也让他鼓足了干劲。

  “定居”在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中的16台百万千瓦机组,是三峡集团在水电重大装备领域的一大创新成果,其背后更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全面研发与应用。

  
▲正在右岸地厂检查设备的吴思源

  “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功运行,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成功缩影。”吴思源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电装备制造及管理人才培养得到蓬勃发展,先后完成溪洛渡水电站单机容量77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80万千瓦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如今更是实现了白鹤滩水电站100万千瓦机组国产化。”

  03

  振动锤及冲击锤组装、翻桩器组装、打桩锤组装,10月末,“乌东德”号3000吨海上风电起重船正在进行首次吊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停泊在广州阳江锚地的“乌东德”号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向风力资源富集的深蓝海域挺进,启航赋能绿色能源开发的新征程。

  
▲航行中的“乌东德”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给了我们项目现场员工莫大的鼓舞,南通船厂繁忙的码头不仅响彻机器的轰鸣,还有许多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三峡物资招标管理有限公司船机项目部员工冯思敏说。

  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国内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的深远海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号既有相当于3万吨级甲板运输船的强大运输能力,同时还拥有着3000吨的强大起重能力,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大力士”,无需其他船只配合,仅靠单船便可完成港口装载、海上运输、起重及打桩等主要作业内容,为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04

  江苏如东,亚洲首个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稳定运行,中国海上风电从近海走向远海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仔细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参与过如东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的三峡集团机电技术中心副主任专业师杨张斌激动不已。“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感受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杨张斌正在检查图纸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输电技术,对远海海上风电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过去,我国在这一领域关键设备生产技术,甚至生产材料都受到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

  如今,三峡如东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投运,打破了中国海上风电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了自主可控国产化。杨张斌介绍说,如东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科技创新成果贯穿柔直海上风电成套设计、设备制造、换流站建造和调试运行全过程,三峡集团通过这样一个项目,完成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全产业链的迭代升级。

  三峡如东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的科研经历,让杨张斌对党的二十大所描绘的蓝图充满信心。“相信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们还能在更多领域破解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在更多行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05

  11月的广东阳江沙扒,暖似初夏,在离岸28公里处,三峡能源阳江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潘宏冠正在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机——“三峡引领号”上进行着巡检工作。

  
▲潘宏冠(左)在风机内部进行巡检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全力攻关一批以漂浮式风机为代表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潘宏冠说。

  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被寄望为“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技术”,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探索。与传统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风电机组相比,漂浮式机组可实现在深远海部署风力发电机的愿景,在获取深远海域稳定优质风电资源的同时,不影响近岸渔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活动。

  开山驭水、逐浪深海,三峡科研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通过智慧与汗水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三峡人已做好准备,向着未来全速前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