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百年水电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写在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之际
2010/10/27 9:15:55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 吴植)

  大坝锁长江,高峡展平湖。

  经过七年三期蓄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最高蓄水位。这个水位线,对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自此,三峡工程的各项功能达到设计标准,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接受考验。

  自1910年云南修建第一座水电站至今,我国水电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百年发展历程。三峡工程作为全国4万多座水电站中的“旗舰”,历经十八年艰苦建设,攻克了数不清的世界级难关,可谓我国水电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从论证、建设、运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获期,三峡工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激励和促进我国水电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实现重大跨越

  从围堰、筑坝,到船闸的设计制造,再到机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三峡工程十八年实施的技术创新,超过了我国水电建设一百年来的总和。如今蓄水至175米,这些技术将面临一次严苛的“终极考验”。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设计安装32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在我国实现“西电东送”、全国电力联网和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打造这艘“水电旗舰”,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从引进消化到国产化的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是三峡工程发挥水电效益的“顶梁柱”,也是我国水电自主创新的“代表作”。机组尺寸和容量大,需要应对运行水头高达40米的变幅和三峡枢纽的防洪排沙,其设计、制造和安装难度为世界之最。

  1997年三峡左岸机组制造招标时,我国只能生产32万千瓦机组,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步曲,国内制造企业很快掌握了特大型机组设计制造的核心工艺,形成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水轮机高水头稳定性上实现飞跃。

  2003年右岸机组招标时,我国水电制造企业已跻身为“主承包方”,并针对运行中震动较大等问题舍弃了国外“X”型叶片设计,在世界上首次将“L”型叶片应用于大型水轮机。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三峡集团公司介绍,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设计制造国产率只有50%,而随后的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则有8台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在建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国产化程度更高。

  除水轮发电机组外,在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重大装备的国际招标中,三峡工程同样使大批国内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在175米蓄水带来的高水头压力下,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平稳。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在三峡工程这个平台上,我国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水电重大装备业30年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 

  “四大功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水能资源,占全国水能资源的比例达四成以上;可开发的水能,超过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一半。

  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在上世纪初撰写的《建国方略之二 实业计划》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 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但他这一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终因当时旧中国国力衰弱而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工程才得以上马和建成,这个百年梦想终于成真。在初期运行中,三峡工程已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说,如今蓄水175米,三峡工程步入正常运行期,可以按设计全面发挥“四大功能”,将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峡左右两岸电站26台机组陆续投产,到去年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三峡工程累计发电已达到4400亿千瓦时。达到175米水位后,在高水头下,较少的流量就可带动机组满额发电,三峡电站将发挥更大的调峰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与一般的水电站不同,三峡工程除了发电外,还具有防洪、航运和补水功能,其中防洪是首要任务。从2003年蓄水135米,2006年蓄水156米,到近三年来的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逐步实现。今年汛期,三峡工程经受多次特大洪峰考验,7次防洪调度科学利用防洪库容,累计拦洪266.3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中下游防汛压力。蓄水至175米,表明三峡水库具备了一次拦洪221.5亿立方米的能力,今后将发挥更大的防洪作用。


  三峡蓄水使重庆至宜昌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长江航道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三峡船闸通航七年来,累计过坝货运量超过了蓄水前二十多年的总和。截至今年10月21日,三峡过闸货物量已超过去年总量,今年首次突破7000万吨大关已成定局。三峡蓄水175米,使长江成为一条更便捷的“黄金水道”,将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更好地发挥物流通道作用。

  蓄水175米,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枯水季节加大下泄流量,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通航条件,保障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去年,三峡水库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消落期下泄蓄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旱情。 
 
  借力三峡开启中国水电发展的“新纪元”

  三峡工程建设施工中,涉及到大量施工技术、机电设备的开发和改造,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问世,并获得国家专利。三峡工程的专利技术和建设经验,广泛应用于国内在建的水电站,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确保了工程质量。可以说,三峡工程就是推动我国水电事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发动机”。

  为加快我国水电资源开发步伐,国家授权三峡集团公司开发长江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座电站。溪洛渡电站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骨干工程,左右岸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机组,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这9台“巨无霸”的设计制造,正得益于建设三峡工程积累的经验。

  我国企业在继承三峡机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获得了溪洛渡230米水头段水轮机模型最好稳定性,打破了跨国公司对这个水头段的长期垄断。此外,在三峡探索出来的空冷技术再次应用,杜绝了因使用水冷系统引起发电机跳闸的隐患。

  针对溪洛渡断面跨度大、岩石稳定性差和洞间岩壁薄的三大特点,施工单位吸取三峡工程建设经验,有效地解决了难题。施工单位还将三峡预裂爆破技术应用到导流洞开挖中,创造了月洞挖27万多立方米的罕见高开挖强度。

  曹广晶说,作为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三峡集团公司在大规模开发国内水电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水电业务,在我国水电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努力发挥“水电老大”的带头作用。

  今年8月,三峡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投建的老挝南立1-2水电站竣工投产,这是整个集团的首个海外水电投资项目。另外还有一些海外项目,正在运作之中。三峡集团公司的国际战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三峡等大型工程,在一代代水电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电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新纪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