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有失偏颇的《大坝之辩》
2011/6/22 10:31:26    新闻来源:

编者按《大坝之辩》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启发我们从各个角度思考水电开发的问题。不过文章中有几个观点不准确,还需要澄清一下。

首先,文章认为“认为‘兴水利,除水害’,其中的应有之意,并非是以往的单纯开发的概念了,而应是增加了治理的内涵”的说法是不严谨的。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水资源问题的本质,还是水库的蓄水能力不足,汛期必须急于把洪水排到海里去,而一旦枯水期出现干旱就造成了灾害。因此,我国长江的问题仍然是开发不足,而绝不是文章所说的需要修养生息。中央一号文件的目的是要加速水利的发展,记者千万不要篡改了中央文件的原意,变成了要求放慢发展,休养生息。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鱼类的影响,文章也有很多偏见。例如,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未必就是三峡大坝带来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找到另外一个没有建三峡的长江进行比较,到底是不是由于三峡大坝造成了长江鱼类资源的大幅下降。

我国的新安江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域面积扩大、水质变好,几十年来当地的鱼获总量增加了300倍。美国的胡佛大坝建成之后,由于没有遭到水污染的伤害,也很少有人过度的捕捞水库中的鱼,静水性的鱼类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几乎已经到了鱼多成灾的地步。同样的大坝、同样的水库,为什么结果完全相反呢?这是不是能说明,目前长江的四大家鱼的减少,可能是有别的原因呢?过度捕捞和严重的水污染,对长江鱼类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恐怕已经被我们的水利工程建设掩盖了。

      文章还提到由于高坝水库分层形成的低温水下泄低于18度,对鱼类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我们却确切的知道,目前美国的大坝分层取水,取得却是水库下层中的低温水。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水温评价,是不是也存在另一外种可能?即由于我们对河流水温和鱼类的关系了解得不够全面,生态学者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水温的高低对各种鱼类到底有什么影响。所以,索性就来一个要求你不能改变原有的环境,就是进行生态保护呢?
 
《大坝之辩》
作者:邓 飞 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发表时间:11-06-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这是从1994年三峡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肯定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第一次正视该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洪灾、缺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中国人面临的“水危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与此同时,修筑水坝、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亦与日俱增。水资源越少,人们越容易产生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们从自然界索取更多水资源的强烈愿望。

   发展不能止步,同时生态与环境压力不断加码,如何实现两者共赢,或者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把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在人们开始关注和思索如何平衡时,作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之一的长江三峡工程自然而然地走入大多数人的视野。

   日前,中国经济导报与腾讯微博推出了“三峡工程大家谈”,同时本报编辑部也进行了相关采访――
  
  发展,人说
  
   提到长江,不得不提那一串让所有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数字。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全长6397千米,水量世界第三,总流域面积(不包括淮河流域)180.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可以想见,在我国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江起着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更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对长江流域的气候、生态环境影响深远。同时,长江还是一座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有许多特有物种,如四大家鱼、中华鲟等。

   然而,20世纪中叶开始,在水电是清洁能源,且又是可再生资源等观点的支持下,水电成为我们倚重的重要能源提供方式之一。或大或小,或修筑于支流或修筑于干流的水电站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除了赤水河(生物多样性比较好、茅台酒厂位于此流域和长江上游特有珍惜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没有修建水电站的三个主要原因)外,长江干流和所有支流上已经修筑了近5万座水电站。

   水电站的作用当然不可小觑,带来的效益也非常可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陆佑楣曾经表示,从全国来讲,截至去年,水力、火力和核能发电总共是9亿千瓦,其中水电就达两亿千瓦。这还只是一个方面,三峡工程完成后,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也开始全面发挥作用。

   显而易见的效果让水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语“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把兴水利、除水害的时代基调无可辩驳地摆在我们面前。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认为“兴水利,除水害”,其中的应有之意,并非是以往的单纯开发的概念了,而应是增加了治理的内涵。因为,我们的部分江河已经需要休养生息了。以长江为例,在每年1万亿立方米左右的来水量中,长江流域已经利用了近2000多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20%。除此以外,长江上还有大概500多万组闸坝提灌,可以抽走2000多亿立方米的水,进行农田灌溉。而对于解决未来北京用水问题至关重要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和西线都已经开工。一旦投入使用,将要抽取长江5%左右的水量。

   所有这些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都大幅度改变着长江原有的生态系统,其他诸如工业污染、过度捕捞等,更让长江的生态状况雪上加霜。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因化工厂、化工基地排污和农药随水进入导致的面源污染达300多亿立方米。
  
   保护,鱼说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但人不是水,无法感知鱼的眼泪。鱼却还是鱼,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生存的家园。

   “我觉得现在林业方面的保护比渔业做得好,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业保护的物种大都是我们看得见的,而鱼在水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依民告诉记者。

   虽然,兴建水利谋发展与保护水生物种生存空间乃至生物多样性,这两者之间如何实现共赢似乎还不得而解。但目前长江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刻。

   “其实,站在鱼的角度来讲,任何在水里做文章的事情都是不能同意的”,赵依民说。现实确实如此,只要人为干预,任何活动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且这些影响多数都是负面的。目前,长江鱼类资源趋于小型化,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数量持续减少,白鲟多年未见,鲥鱼早已绝迹,刀鱼产量急剧减少,野生河?数量极少,中华鲟亲体数量锐减……而作为久负盛名的长江“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如今年产幼鱼不足1亿尾,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数字是300多亿尾。

   以“四大家鱼”为例,其产卵需要独特的水文环境,最低水温为18摄氏度,另外,它们的性腺要在洪水的刺激下才能成熟。而人类巧夺天工的水坝工程在急流险滩之上修筑起一个个高峡平湖,改变了的温度,不再移动的水流,再加上水坝挡住了洄游通道,“使得‘四大家鱼’的数量减少了97%,”赵依民说。

   这也是很多组织和专家开始关注环境流研究的原因。作为维持淡水生物系统及其对人类提供服务所必需的水流的水量、水质和时空分布的所有条件,环境流既关注自然界生态环境的自身需求,也关注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不过,目前长江已经开展了生态保护的相关工作,比如,制造“人造洪峰”刺激鱼类繁衍回归常态,修建洄游通道等。记者在截稿之日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为满足长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繁殖需求,三峡水库将从6月16日开始的4~6天内增加下泄流量,通过模拟自然洪峰的环境流向长江中下游的鱼苗释放产卵信号。

   这也是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三峡工程首度开展四大家鱼的生态调度试验,迈出了推动修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一步。

   “但洪峰只是这些鱼类需要的众多生存条件中的一个”赵说。“我国的鱼类与美国鱼类不同,”《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的作者陈进解释说,“美国鱼,像大马哈鱼等,到上游产卵后,就只有鱼苗回来,即使修建水电站,鱼苗也可以顺着专门为它们修建的鱼道回到中下游。但我国以鲤科鱼类为主,这样的鱼到上游产卵后还要洄游,水坝让它们无路可走。”

   其实,受影响的并非只有鱼类。环境改变导致各类水生植物减少,水生植物减少又殃及以此为食或以此为家的鱼类,鱼类的减少让很多水鸟没有了食物,如此循环,最终受影响的肯定是自认为处于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

   法国纪录片《迁徙的鸟》开篇第一句话饱含深意,“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但是,人类,对其他生物没有任何承诺。
  
   未来,让历史说
  
   难道发展与保护只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生活水平要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要提高,不发展我们自己都不同意”,对于现实,赵依民这样说。“我们所作的就是尽量把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小化”。

   但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赵依民希望,以后我们在开发每一条河流的时候,考虑人的同时,应该稍微替水生生物考虑一下。这些生物也许就是将来我们人类需要利用的重要基因库。“所有生物都是生态安全的一部分,有其潜在价值。我们应该留下一两条生态河,作为我们的基因库。避免干流建完水电站后,把所有支流也都修建上水电站”。

   另外,赵提到,我国亟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渔民退出机制。修水电站时,拿出一定的资源费来补偿生态,作为水生物的研究保护经费。把长江干流的5万多艘船和17~18万渔民转移出去。然而,“这些在我国目前还是空白”,赵依民补充说。

   对于中国水电的未来发展,陆佑楣也曾建议,建水电站是国家大事,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移民安置问题解决得是否妥善。对水电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让资源所在地也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国内每一条大江大河的上、中、下游水利开发,都要从国家层面来做统筹考虑,不能是让企业各自为政。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而做到效率最高、资金最省、利用率也最大。

   其实在备受瞩目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只是其中一个目标。其他主要目标包括:到2020年,一要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大力促进就业。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