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工程:误读背后互换科学与理性
2011/7/12 0:14:44    新闻来源:国企杂志
 
  三峡工程是季调节水库,综合效益虽然巨大,但有些事情不是光靠三峡就能解决了的

  文|本刊记者   吴杰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近来遭遇颇多非议,按陆佑楣院士的话说:“三峡的事情可谓一场风波接着一场风波”。

  近些年长江流域发生几次影响范围较广的地震、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起了热议,也有一些人把这些账都算在三峡工程的头上,反大坝甚至反水库建设和水电发展。

  汶川特大地震和三峡大坝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水少了怪三峡工程,水多了还怪三峡工程吗?三峡工程是否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弊大于利,是否是导致多种灾害的罪魁祸首,是不是都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6月21日,由水利部统筹安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的“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刊试图通过数位院士、大学教授及水利部行政官员的阐述,为读者呈现一个剥去神秘面纱的三峡工程,使公众理性认识和对待三峡工程及水电发展。

  关注热议三峡来自“明星”效应

  “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必然会引起社会关注,这是我们原来就预料到的。”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滨表示:长江流域历史上就是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地区。重大的水旱灾害,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生产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长江流域的世界第一号工程,三峡工程在各方面的建设指标都在世界前列,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三峡工程的运行也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三峡工程“绯闻不断”的背后主要来自于“明星效应”。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陈永灿表示,什么东西都和三峡联系在一起,然后说事情,这也非常地正常,因为三峡是社会的热点。一讲三峡,大家都很清楚;一讲水利,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懂。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受到更多关注理所应当,关键是我们怎么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科院”)朱伯芳院士表示:作为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国内最高的三峡工程,争论时间最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争论级别也很高。这不奇怪,因为三峡作为长江干流的大水库,影响是多方面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好事。争论之后,很多问题认识得更清楚了。当前有很多的争论是好现象,说明大家关心三峡工程。我们应该用平常心面对争论。

  “这也提醒我们从多方面注意、全面考虑,尽量将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中国水科院陈厚群院士坦言。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三峡工程的防洪抗旱减灾效益十分显著,是不可置疑的,也是国家防办比较统一的认识。”

  国家防办万海滨副主任表示:特别是在去年应对长江流域1998年以来大洪水的过程中,通过科学调度,三峡将7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降低为4万立方米每秒,堤防无重大险情,实现调度之前确定的目标。同时三峡多发电30多亿度,积压船只得到很好解决。

  今年长江五省发生大旱,三峡通过科学调度,及时为下游补充水量,多下泄流量200多亿立方米,为抗旱工作、下游取水和通航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发电和航运方面,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华表示:三峡工程通过科学调度,产生巨大的清洁能源。截至2011年3月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发电4641亿度。三峡工程通过船闸和翻坝转运极大地促进了长江干线航运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三峡船闸通过量已经达到了7880万吨,再加上翻坝转运,过坝的货运量已经达到了8794万吨,基本上达到原来初步设计所确定的规划目标。

  梳理三峡工程的贡献,目的是希望公众正确对待三峡工程,既不迷信也不悲观。

  之前,在网上有人把三峡能抵御洪水能力的报道标题做过一个对比,归纳出三峡抵御洪水能力,从万年一遇到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再到不要指望三峡工程。

  中国水科院陈祖煜院士对此表示,百年一遇等于说碰到像1954年的洪水,一点事没有;到了千年一遇洪水的时候,荆江要分一下洪;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可保证大坝不垮。并不是说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在缩水,而是公众对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设计有误解。

  理性看待三峡工程

  长江委马建华副主任表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三峡工程在发挥重大综合效益的同时,筑坝和蓄水调节也存在一些影响,在三峡论证阶段对这些影响进行了系统、全面、充分的论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三峡工程发电期以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超出原论证阶段影响的问题。

  “让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它的效益,又要解决长江所有的问题,那是不科学的。”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院士表示:出现一些问题就都推到三峡身上是一种误导。不要追求吸引眼球,而要以科学精神为目标,实事求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也是可知的。三峡工程从论证的时候就动态考虑了大部分问题。今后,三峡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前还认识不到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长期进行监测和优化。人类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不断加强认识。

  武汉大学校长助理、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则表示,不能因为三峡建成以后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就否定三峡工程的综合作用。对中华民族来说,有电用比什么都重要。除了煤电、水电、核电三个主力电源之外,现阶段还没有好的主力电源。水库的发电功能还需要宣传,包括三峡工程,不光是讲防洪、航运和补水。

  三峡没有导致大旱的能力

  长江下游今年出现了50年一遇的旱灾,一些观点就认为是由于三峡蓄水后,水库缺水就把水引走了,下游就没有水了,所以导致干旱。

  陆佑楣院士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误解。每年长江通过三峡大坝的水量是4500亿立方米,三峡水库在水位175米时,对应库容只有393亿立方米。去年汛末蓄起来的库水就应该逐步地用于枯水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三峡水库利用势能发电,不会吃掉水,水也没有被消耗和污染。储存在水库里的水可以在下游需要时给一定的补充,也可以满足发电的要求。这是所有水库都很明确的功能,也是很基本的道理。

  今年长江领域出现特大干旱,三峡水库有水就往下多放,下放了大约200亿立方米水,对缓解下游干旱起了一定的作用。发电受到影响不大,大概损失5亿度电。

  被误读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国务院出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引起了很多误读。有评论指出,中国政府终于承认了三峡工程出问题了。

  陆佑楣院士对记者表示,这又是一种误解和误导。三峡的后续工作规划,涉及很多问题包括社会利益分配。如果没有三峡工程,这些事情也都是该做的。

  三峡的移民原来极其贫困,现在生活环境、生存条件比原来远远要好,十几个现代化的小城镇都已经建成。因此,对移民要有准确的认识。移民是一个民族的进步表现,是很积极的因素。移民区要继续发展、实现致富的目标,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国家要给予一定的合理的支持,同时要加快本地自身的发展,不能仅依靠一个工程。

  三峡库区也就是移民区,是三峡水电资源的所在地,很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就是发电。三峡电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巨大财富,而是直接送到了上海、广州等最发达的地区。两毛五一度的三峡清洁水电,如果每度增加五分钱,就会增加40多亿元收入。这些收入返回到资源所在地,库区移民所有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三峡与汶川地震没有关联性

  “网上有传言,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发生6.4级地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水科院陈厚群院士向记者表示,首先要搞清楚并不是建了水库就一定会有地震,其概率是非常小的。已发生的水库地震,绝大部分震级都很小。到目前为止,世界公认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超过6级以上只有4个,6.3级是最大的震级。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家又把责任怪到三峡头上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三峡和汶川不是一个地震区,没有地质板块构造上的联系,所以不会牵动,更不会触发地震。三峡大坝离汶川地震震中700公里,三峡水库的库尾到汶川地震还有300公里。水库地震的影响范围也就是10公里左右,10公里以外的东西不能都算到水库头上。还有,无论从地震地质条件或者从地震本身的特征来看,汶川地震不属于水库地震的类型。反过来讲,三峡也不具备触发汶川地震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汶川地震和三峡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三峡大坝作为重点坝,基本烈度按照设计比现在规范上要求的还要高。按照万年一遇设计的三峡大坝,设防标准很高,而该地区的基本烈度很低,只有6度,这样的重点坝在抗震上是很安全的。不过,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所以,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刻不容缓。

  用进化论看大坝与生态环境

  三峡大坝保护了富饶的江汉平原、长江下游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的耕地,免遭洪水威胁。

  长江水利委员会郑守仁院士指出:从防洪来说,三峡大坝减少了中下游的防洪灾害。因为生态环境论证结论表明,三峡大坝对长江下游带来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较大,枯水期补水、汛期减少洪灾,对生态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不过,清水下泄对下游河道冲刷造成不利的影响,国家很重视,对中下游河道的治理做了一些规划,出现的问题由国家投资进行了治理。

  “兴建三峡工程,兴建水坝和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陆佑楣院士表示:现在,生态平衡叫得很凶,似乎建一个水坝,建一个水库,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事实上生态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正因为不平衡,所以才能够向平衡方向发展,这就是进化论。我们不要夸大修建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但水的面积太少,人均水库库容非常低。中国的环境很不理想,储存水的能力太低,多下雨就洪涝,少下雨就旱灾。如果变成千湖之国,大湖泊多一些,对环境只会有利。目前,关键问题就是建一些水利工程,多修水库。

  针对三峡大坝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三峡集团总公司积极行动,主动改善生态环境。

  郑守仁院士表示,由于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现在来看三峡库区干流水质是很好的。但是支流,尤其是三峡库区里面有20多条小的支流,流速较小再加上农村的垃圾,水质较差。为此,三峡总公司委托各个县专门组织清漂队,2010年清理漂浮物52万吨。

  三峡总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孙志禹还表示: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根据国家防总的指令,水利部、农业部联合三峡总公司一起对三峡工程进行了生态调度,将一些小的洪水进行适当的拦蓄,有计划在下游制造一点涨水的过程,用来刺激长江中下游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的产卵。生态调度已经完成,相关的检测数据和监测报告正在整理之中,相信对今年的四大家鱼产卵的鱼汛有非常大的好处。

  为改善生态环境,仅有三峡总公司一家是不够的。武汉大学谈广鸣建议开展全流域的水沙综合调度,满足和平衡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与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生态和环境等目标需求,减少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仍然会有不同的质疑声音,这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怎样科学地理性地看待,千万不要感情用事,误导社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