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直购电重启?
2011/10/15 14:36:30    新闻来源:
 2011年10月14日    来源:东方财富网  

    煤电矛盾胶着之时,大用户直购电改革试点重启的消息开始悄悄在电力行业内流传。

  “直购电”被认为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是指电厂和大用户之间直接交易,协商价格,并给电网支付一定的“过网费”。然而近年来,直购电一直身陷“支持高耗能产业”的阴影,已经实质上停滞多时。

    但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最近释放的信号,意味着该项工作即将重启。“(新的)试点要尽量避开高耗能行业,最好在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9月初在一个相关的内部会议上说,“电价由政府定价变为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是电力交易机制的转换,这个方向要坚持”。

  几乎在同时,国家电监会的一次会议上,也研究了在江苏某高新产业园区重启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政策意向。

  “还没有确定具体的方案”,电监会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江苏高新产业园区试点只是一个想法,能不能实行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园区算不算是一个用户,电量能不能达到,电压等级等问题可能都需要研究。”

  重启在江苏?

  2009年,电监会曾要求各地上报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方案。江苏省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于当年12月底报到北京审批;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定江苏、浙江、重庆三省市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输配电价之后,至今未闻批复方案下发。

  “已经听说国家有在高新产业园区试点的意向,但现在还没有看到文字东西,也没有接到通知”,江苏省电监办市场价财处处长季刚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江苏尚未开始试点。”

  华东电监局市场价财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目前整个电力供需相对紧张,还有节能减排的压力,考虑高新技术产业更符合国家政策。

  “江苏的试点条件比较好,输配电价已获批,我们的试点电厂都是高效节能大机组,用户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比如电子产业、计算机和技术比较先进的优势传统产业,没有高耗能企业。方案比较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季刚勇称,“有的电厂30万千瓦机组也要求搞,我们觉得煤耗高一点,没有同意;有些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企业想进来,找我们做了好多工作,我们没有让进。该想的我们都想到了”。

  据电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在电监会层面,亦公认江苏方案是“相对最挑不出毛病的”。所谓江苏试点方案,是在每个市选了一个试点,发电侧均是60万千瓦以上大火电机组,涉及国华、国电、华能、华润、江苏国信等几家发电企业;用电企业有无锡华润微电子(0597.HK)、大洋造船、常州天合光能(NYSE:TSL)以及碳纤维等新材料企业。

  季刚勇称,“现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都很积极,想在电力体制改革当中得到双赢,改变现行用电模式,地方政府也很关注,省政府分管领导也一直在过问。江苏层面的工作已告一段落,只待北京批准。”

  和江苏方案一起搁置在国家层面的,还有广西和甘肃的试点方案。

  “虽然中铝有9家企业上了直购电试点名单,但目前只有抚顺铝业在实际运行,中铝广西的直购电试点方案已经报送到了国家发改委,一直未获批准。”中国铝业(601600.SH)证券事务代表申慧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铝负责相关事宜的人士则称,广西的方案发改委价格司启动过两次都没成功,发改委内部反对声很大,主要原因是被认为影响节能减排。

  “2009年11月甘肃的输配电价批复之后,试点方案报给国家部委,一直没批下来。据说也是和节能减排政策抵触,虽然2010年上半年省里试运行了半年,随后就根据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清理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的通知,2010年6月暂停至今,现在还没有批复。”甘肃省电监办一位工作人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发改委价格司人士在电话中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各地试点方案之所以还没批复,是因为“涉及国务院好几个部门,发改委内部又涉及好几个司局,都要反复征求意见”。

  直购电这些年 

  “就像买苹果,从果园买,跟在市场买,肯定不一样。”国电集团办公厅副主任王冬如此形容大用户直购电。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们是欢迎这种制度安排的。”

  国电集团的子公司国电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开始和中钢吉林炭素(000928.SZ)开始进行直购电交易,是国内的首例试点,至今仍在运行中。

  2002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独家购买电力的垄断格局;直供电量价格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并执行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

  和其它电力体制改革目标一样,大用户直购电的进程一波三折。

  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推出指导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后,吉炭集团2005年3月通过吉林省电力公司,和国电吉林龙华热电签署了直接购电合同,全国大用户直购电正式启动。

  2006年11月,广东电网、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和台山市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大用户签订了直购电试点合同。一家电厂对多家用户的直购电模式首开先河。台山直购电试点,仅限于在台山广海湾开发区内的专变或专线供电的工业企业,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亮点。

  台山试点后,直购电试点沉寂了很长时间。2009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根据国务院《研究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遴选了15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直购电条件的电解铝企业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

  一位熟悉铝业情况的内部人士如此看待这项政策:“当时金融危机期间,发电量和用电量都上不去,电解铝企业停产了很多,通过政策带动发电和电解铝产业恢复,本身也是刺激经济的措施。”

  2009年10月,中铝抚顺铝业直购电方案获得发改委批准,抚顺铝业与华能伊敏煤电有限公司进行直购电试点,成为跨省直购电第一单;但四万亿拉动内需计划启动后,高耗能产业突飞猛进,节能减排形势渐紧,2010年5月包含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福建试点方案获批后,有关铝业的直购电试点再也没有获得新“通行证”。

  除了以省为单位的试点之外,还有部分直购电交易是在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进行。多边交易和直接交易同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试运行期间,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为129.1亿度,占市场交易电量的57.35%。

  但不久后,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召开。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查组赴内蒙古检查;2010年7月初,由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监察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组成的更高规格的全国节能减排督察组再次赴内蒙古督察。在听取地方汇报后,督察组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其它省的优惠电价都停了,内蒙古要是不停,其它省就会仿效,节能减排没法搞;二是参与多边交易的用电企业多是高耗能企业,不能搞优惠用电。

  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正式运行仅三个月,即在全国性节能减排风暴中被叫停。

  2011年3月1日,在经历各种博弈后,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得以重启;然而电荒很快来袭。6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整顿规范电价秩序》的通知规定:“未经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批准,擅自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或者以其他名义变相降低企业用电价格的,要立即停止执行”。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再陷停滞。

  纠结中等待

  支持高耗能行业,一直是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纠结所在。

  中铝集团业务管理部一位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实际上,铝冶炼也是一种载能行业,从氧化铝电解成纯铝,实际上能量并不消失,而是储存在其中,这是工艺特点决定的。”

  “我们都快成了过街老鼠了”,这位人士说,“直购电最初是作为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措施提出的,是工信部牵头,四部委下的通知。目前中铝的电解铝槽都很先进,能耗指标和减排指标都能达标。但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在外界面前表现出不支持高耗能企业的姿态,原来的政策都不兑现了,只能自己降成本,完全由市场解决。”

  电解铝行业是耗电大户,一吨电解铝可耗电1.4万度以上,其电费支出占成本的40%左右。

  甘肃省电监办相关人士也表示,“各省省情不同,甘肃本身就是‘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的工业结构,不像发达省份工业用电附加值特别高。我们这边比较原始的粗加工,省政府还是希望继续做下去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光是甘肃,该现象在西北地区都比较突出。西北的电解铝、硅铁等高耗能产业比较多,调整结构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工业上不去,地方GDP会受很大影响。

  2011年9月于长沙召开的全国电价工作座谈会上,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到了“直购电试点走样”问题,认为试点过程中地方政府干预较多,“拉郎配”现象不少,而且参加企业多为高耗能企业,和节能减排政策方向不一致。

  此前,国家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谭荣尧曾对媒体表示,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高耗能行业,只要能效高,达到国家产业标准,也可以成为直购电的用户。

  “关键要整体协调,”研究电力体制改革多年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高耗能产业不是一定不好。事实上,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产业是有机组合的。国家政策导向应考虑这些因素在里面,可以做一些地域性调整。可以改变负荷特性,也可以改善负荷布局,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

  “直购电现在是属地管理,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主要是当地企业谈判,形成省里的方案,国家批准后当地组织实施。没有政府牵头,各家坐不到一起。尤其是电网,没有政府牵头是不买账的。”对于“拉郎配”的问题,参与直购电试点工作的中铝集团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参与其中,也是客观需要。

  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各地政府对直购电政策确实很关注。甘肃省时任省长徐守盛专门做过批示,表示在探索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面成功经验基础上,“要把政策用足,做到发供用电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全省消化电力富余做出贡献”。

  而中铝集团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一些省政府部门或者电力公司,为了平衡发电企业间的利益,把本来一家电厂就可以做的项目均分给多家发电厂,分得越多,每家电厂得到实惠就越少,降价空间就越小。

  “直购电的初衷,就是让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见面,我们只是组织一个平台。真正见面后谈判过程还是很艰苦的,双方的心理价位不一样。发电企业也有退出的,这很正常。这是未来走向市场的必然途径。之前企业都习惯了国家计划的模式,计划多少发多少,定势思维还在”,甘肃省电监办人士这样回忆当初的场景,并表示直购电的成效还是明显的,“当时统计,试运行期间到户价比原执行电价,每度低了三分半左右。”

  “国家的政策已经很明确了,关键是下决心”,江苏省电监办相关人士说,“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万事俱备,只待批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搞的话,把原方案调整一下就好。从什么地方起步没关系,只要步子重新迈起来就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