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评说2011年11件能源大事
2011/12/29 8:48:48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编辑部策划 《 中国能源报 》( 2011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编者按

  光阴飞度,步履匆匆;时值岁末,作一盘点。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2011年发生的能源大事,可谓异彩纷呈,有悲有喜。

  青藏联网、康菲渤海溢油、两大电力辅业集团挂牌、日本核爆……面对这些或悲或喜的能源新闻事件,或进步或停滞的行业发展进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梳理2011年国内能源行业发生的数件大事,来管窥一年来国内能源行业的发展全景。

  适逢2011年,我们索性取年份的尾数“11”,特别甄选了今年能源行业的11件代表性事件,以飨读者。

 

  1

  “冻结”核电 为安全发展

  “3·11”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最初的一周内,我国核电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该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仍持乐观积极态度。对于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在建机组、怀揣核电大国雄心并已经大踏步走在核电快速发展的阳关道上的中国而言,降速也许是它不愿面对的现实。然而随着日本核危机一天天升级,对核电安全的重新审视成为一种必然,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层的深度关注。

  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了有可能就此改变我国核电发展轨迹的“国四条”。根据会议精神,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并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安检耗时并不长,但围绕何时解冻核电项目审批众说纷纭。此外由于日本发生事故的机组属于二代核电技术,之前我国行业内部有关核电发展代际选择的分歧和争论再度被搬上台面,激烈程度不亚于前。然而真相是即便没有爆发日核危机,中国核电也存在着因过快发展而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不过在任内大力推动核电发展,“结束了我国连续3年内没有新的核电机组投运”状况,致核电装机突破千万千瓦的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日核危机爆发后面对媒体时力挺核电,反诘“因为空难就不要发展航空了吗”。他的立场非常鲜明,但仔细理解又很微妙,也许能代表大多数能源人的心声,核电对正试图改变能源结构、实现清洁化发展的中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存在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该不该发展核电,而是如何更加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

  “国四条”精神指导下的全国核电安全大检查早已落幕,但相关的文字报告迟迟没有公布,可见有关部门是谨慎的。可以预见在核电“解冻”之后,核电行业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严苛的环境,但必将拥有一个更安全的未来。

  (白晶)

  2

  渤海溢油事故:判决不易,索赔更难

  6月4日、17日,中海油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相继发生溢油,840平方公里海水水质一夜之间变为劣四类。直到一个月后,国家海洋局才召开发布会向公众通告。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到底有多大?《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事故责任方的最高处罚为何只有20万?受损渔民的民间维权为何如此艰难?一连串疑问背后,“溢油”成为2011年最令公众心痛的能源关键词之一。

  今年11月初,美国雪佛龙公司在巴西海域的油井发生原油泄漏事故,13天后该公司就被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自然资源协会处以2750万美元的罚金。而从6月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除了被责令停产,康菲公司并没有受到实质意义上的惩罚。7月初国家海洋局召开发布会时曾表示,将代表国家对污染责任方提出生态索赔。但时至今日,国家海洋局既未提起诉讼,也未主动披露过进展。

  民间维权的道路同样艰难。12月20日,天津海事法庭正式通知原告河北乐亭受损养殖户,驳回原告状告康菲溢油污染案件。不久前,山东烟台30名养殖户向青岛海事法院起诉康菲,7天法定期限之后,法院既未受理,也未裁定不予受理。相关专家称,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现行法律规定对于污染海洋环境的责任者均以执法单位施罚款为主要手段,而对民事赔偿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沿海养殖业者的受害索赔。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步伐不断加快,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必将得到更多关注,渤海溢油事故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负责的,仅仅是康菲公司吗?事故发生后,行政不作为、法制不健全、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至今难解的困局。

  (程宇婕)

  3

  风机脱网事故频发

  一个小小的电缆头,却将风机制造商、风电场运营商以及电网企业拉入行业混战的漩涡,这就是酒泉风电基地风机脱网事故。

  2月24日,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因一个开关间隔的电缆头故障绝缘击穿,造成三相短路,导致包括这个风电场在内的10座风电场的274台风电机组在系统电压跌落时脱网。该风电场风机脱网后引起系列反应,致使本次事故脱网风机达598台, 损失出力占到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4%,造成西北电网主网频率由事故前的50.034赫兹降至最低49.854赫兹。

  就在人们震惊于此次脱网事故规模之大,并开始深入分析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强弱、反思风电发展速度之时,4月17日,甘肃瓜州、河北张家口的风机再次脱网,事故均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

  风机脱网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连接发生了数起大规模事故。其后,国家主管部门开始前所未有地对一些地方风电的无序发展进行通报批评,关于规范风电发展的种种行业标准也逐步出台。谁该为数次大规模脱网事故埋单?电网能不能坚强点?关注风电行业发展的人士发出了种种疑问。多数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固然是主要原因,可是,谁又能保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之后,风电发展能做到零事故?

  行业发展呼唤理性,也需要良性合作。虽然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扶持是必要的外部条件,但风机制造商、风电场运营商以及电网企业之间的平等交流、共同合作才是至关重要。与其相互推诿指责,不如心平气和坐下,共商风电产业发展大计。

  (肖蔷)

  4

  光伏标杆电价出台撬动国内市场  

  2011年8月初,业界呼唤已久的光伏标杆电价“突然”出台,这成为今年助推行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政策。

  1.15元/度这个数据最初被报道出来,源于今年7月份青海省推出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该政策规定,青海省今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电站将享受1.15元/度的上网电价,且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没有限制。此消息一出,立即让处在低谷期的光伏业界精神一振, 因为2010年280兆瓦特许权光伏电站的招标价多在1元/度以下。不过当时也有人士担心,即如此高的电价能否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解并披露,1.15元/度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标杆电价。果不其然,就在这则新闻刊发几天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称,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国家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虽然有部分专家认为,1.15元对西部之外地区并无吸引力,但是光伏从业人士均表示,标杆电价无疑是打开国内光伏市场的“金钥匙”和“强心针”。之后,青海等西部省份便迎来了光伏建设的热潮。

  (王晓岚)

  5

  青藏联网工程提前投运

  12月9日,世界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标志着青海-西藏750千伏/±400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提前一年建成投入使用。

  工程自2010年7月29日开工建设,历时16个月时间建成。工程由西宁—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格尔木—拉萨±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藏中220千伏电网工程三部分组成,直流换流容量本期60万千瓦,远期120万千瓦,从西宁到拉萨线路全长2530公里,总投资162.86亿元。

  青藏联网工程建成和投运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实现了北京国家调度中心对西藏电力的直接调度,为从根本上解决西藏城乡工农业生产用电问题打下了基础。

  工程沿线大都处于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强辐射和鼠疫疫源等区域,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线路超过900公里,最低气温达零下45℃以下,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然而,3万多名工程建设者不怕困难,发扬“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智慧、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力工程建设的新纪录。

  (苏南)

  6

  页岩气矿权管理机制改革谨慎前行

  7月18日,国土资源部页岩气探矿权招标正式开标,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分别获得四个招标区块中的一块,成为最终赢家。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说法,这次招投标开了油气领域先河,为进一步探索油气矿权管理机制改革打下基础,意义重大。此前,油气矿权归口国土资源部,实施一级管理,准入门槛较高。

  近年来北美兴起的“页岩气热”,引发了我国资源监管部门对这种勘探开发难度大、投资成本风险高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浓厚兴趣。由于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获得突破,美国进口天然气量大幅削减,并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气源出口。而据初步估计,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与美国相当。为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人士高频次造访美国,中美高层就此领域的互动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国人从“美国样本”总结出三点经验:关键技术突破;准入门槛低,中小公司扎堆;管网发达。上述三点中最难实现的就是第二项。

  最早传出风声说国土资源部意欲启动页岩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是在2010年下半年。按照当时的构想,国土资源部的步子可能会迈得更大:不但要招标,还要将民营企业纳入投标范围,借此探索民资涉足油气勘探开发的可能性。但最终投标结果显示,有份入场的仍然只有国企。在后来的国土部内部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将申报页岩气为独立矿种,以区别于国企享有垄断专营权的常规油气。此举被视为继开启页岩气矿权招标之后,国土资源部又一锐意改革矿权管理机制和加快发展页岩气的大胆举措。

  页岩气矿权首轮招标过程顺利,但仍然有两个区块因参与竞标的6家企业中没有一家达到国土资源部规定的指标要求而流标。另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此前透露,第二轮招标可能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进行。然而逼近年关,仍然没有任何要展开页岩气矿权招标的迹象。这无疑意味着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更等待时机,而面对页岩气这种非常规天然气,我们显然还有待增加对其的认识。

  (白晶)

  7

  主辅分离 尘埃落定

  9月29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在北京低调挂牌。两家千亿级的500强企业成立,令电力体制改革沉寂八年所积蓄的公众关注在这一刻爆发。

  仿佛纠结的电力体制改革的缩影,酝酿已久的“主辅分离”也几经辗转,几次推迟。到最后,形成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电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能建;国家电网29省所属辅业单位成建制进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的格局。

  应该说,此番“主辅分离”的设计煞费苦心,剥离电网辅业将实现电网的专业化经营,为电改纲领性文件“五号文”提出的输配分开埋下伏笔;将设计单位和修造单位的重组,实现了电力建设上下游的打通,为打造国际化的,具备EPC能力的综合电力建设集团铺平道路;而四家重组主体保持原有法人地位不变,尽可能地减少了改革重组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但恐怕对于许多改革人士,今年“主辅分离”最终落定的细小尘埃,对他们来说却是失望的雾霾。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国家电网最优质的两家辅业公司,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并未剥离,“主辅分离”并不彻底。第二,设计和施工捆绑在一起,两大集团业务向综合性发展,让民营资本和其它主体面临难以进入市场之虞。第三,如此架构是否会造成同一集团的子企业同时竞标时进行价格上的“内部约定”,也不得而知。

  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的挂牌,往小处说,是两家公司的成立;往大处说,它关乎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最突出的问题,要素市场的深度改革。其实,不管力度如何,在电力体制改革缺少强有力执行机构,五号文的精神未以法律形式确定等背景下,也许“久拖不决、决而不做、久攻不下”的电力体制改革能在2011年破冰,依然值得庆幸。

  (史丰蕾)

  8

  同煤入主漳泽电力 央企首退地方火电  

  连续两年巨亏的漳泽电力资产重组方案于10月28日敲定,山西同煤集团通过向漳泽电力注入其四家电厂及两家煤矿,从而取代央企中电投成为漳泽电力控股股东。这是五大电力集团将旗下深陷亏损的火电上市公司控股权出让的第一例,也是央企首次退出地方火电企业。

  在煤电联动被反复证明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煤电联营成为电企的不二选择。不断进军上游的煤炭领域或其他多元化板块,固然可以缓解电企的火电亏损,但巨大的投入却使得五大电力的财务费用和负债率大增。不割肉,就只能看着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而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煤企,则利用近几年累积起来的资金优势和电煤价格的话语权,抄底火电资产渐入佳境。煤电冤家,由相争走向竞合,从轮流涨价的“默然相守”转向煤电一体化的“主动攻防”。

  新一轮一体化高潮来势汹汹,争议也颇多,以至各方阵营中,皆有不同意见。反对者多认为这是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倒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容易导致低水平的非集约化经营。主张者便声称这是打通上下游,“形成价值链,赢得核心竞争力”,不是要搞多元化。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论双方如何抉择,企业永远只能解决经营层面的问题。政策上的问题若一直不能解决,就意味着当前困局基本无解,即便电煤的年产量越来越高,煤电矛盾也无法因此缓和。“限煤价涨电价”之类的非常手段频率日增,既谈不上经济效益,也谈不上社会效益。冬寒料峭,煤电僵局何时可见解冻之日?

  (胡珺)

  9

  资源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久拖未决5年之后,资源税改革终于在今年获得突破性进展。

  9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作出修改,在现有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

  时隔不到一个月,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根据新《条例》,油气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10%;焦煤征税标准则从原来的0.3—5元/吨提高为8—20元/吨,一般煤炭则仍为0.3—5元/吨,二者均采取从量计征方式。新《条例》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于“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油气企业而言,将会使其资源税负陡增数百亿元。

  新《条例》发布不久,便有消息称,为避免油气企业税负过重,政府已批准提高特别收益金缴纳企业的税费起征点,并将择机公布实施细则。

  此次调整未将煤炭列入从价计征范围,究其原因,是政府维护物价稳定的政治任务使然。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约70%左右),如对其进行从价计征改革,企业税负增加部分将难以顺出,最终会将其传导到终端消费环节,由此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分析认为,我国未来资源税改将有两个趋势:其一,煤炭终将被列入从价计征范围;其二,油气和煤炭的从价计征税率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些改革均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CPI呈现温和走势。

  (李永强)

  10

  中俄天然气协议落空

  “没到的请举手”是句玩笑,但2011年里面的确有条该到没到的新闻需要关注。

  5月,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俄副总理谢钦在会后明确表示,中俄将要签署年输气总量达680亿立方米、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而6月举办的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被认为是签署这份重要协议的绝佳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看似已一应具备。

  但是当俄罗斯倾力举办的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结束了所有议程之后,这项预料中要由中俄两国元首完成的重要签字仪式却出人意外地“消失”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中俄双方目前正在继续商议有关的供气文件。俄天然气协会主席亚泽夫几天后透露,俄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350美元每千立方米,中方提出的23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价格“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7月份,两国领导人签署该协议的时机又一次出现。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对外透露,该公司计划在7月末就俄罗斯对华供气问题进行下一轮谈判,并有可能在年底普京总理访华时正式与中方签署协议。

  但到了10月份,俄总理普京在访华时仅仅给了一个盼头:天然气问题的谈判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

  这个由俄方在2006年首次提出的,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计划几经变更,在2011年仍没有抓住机会签署最终协议,成为一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的最大遗憾。中国在多久的未来可以迎来产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依然未知。

  (安耕)

  11

  中亚天然气南抵广州

  2011年,中国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的西北方向收获颇多,受益地区甚至惠及南海之滨。11月24日的深圳,远道而来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以及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共同启动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抵达广东省通气点火仪式。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在穿越6811公里的管道后终于在南中国落地燃烧。西气东输二线的价值进一步体现,而中亚各国自然也看到了中国进口中亚天然气的诚意和实力。

  中国在中亚拓展能源合作的努力未曾松懈,结果也进展迅速。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率团出访中亚三国,合纵连横,推动中亚管道C线谈判。9月21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期间,中乌签署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建设的企业间协议。12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国段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与原有的A/B线不同,C线将输送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3个国家的天然气。将于2014年1月开始供气,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250亿立方米。中亚在中国能源进口格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安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