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山东欲领跑智能电网建设
2012/1/12 8:11:46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山东欲领跑智能电网建设

  今年将推进锡林郭勒盟—济南—南京特高压项目,争取早日用上蒙电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1月09日   第 18 版)

  山东是国家电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试点省,2011年3月8日,国家电网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山东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投资1100亿元,用于加快发展山东智能电网、电源、电动汽车服务网络、电工装备制造业等。据介绍,山东电网将力争提前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初步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在合作协议的推动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山东智能电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7月11日,世界上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青岛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投运;山东高密和蓬莱被列入国家电网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第二批试点……

  发展特高压推进“外电入鲁”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以上。得益于“外电入鲁”工程顺利实施,山东没有出现因缺电造成的拉闸限电现象。截至2011年11月底,山东完成从省外购电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节约省内标煤消耗13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00万吨,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双极投运后,山东电网接纳外电能力提升到750万千瓦,有力支撑了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对外联络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2012年我们将努力推进锡林郭勒盟—济南—南京特高压项目,争取早日用上来自内蒙古的电。”

  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是山东“外电入鲁”战略的重头戏。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建成投产1000千伏锡林郭勒盟—济南—南京、陕北—济南—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800千伏呼盟—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同时,到2015年,山东电网将建成济南、潍坊两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宁东、呼盟、彬长三个直流落入负荷中心,形成多方向、多通道交直流混合受电格局。

  新能源发电实现智能调度

  截至2011年底,山东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52万千瓦,占省内电力总装机容量的6.6%,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236万千瓦,占省内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5%;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67万千瓦;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部分实现并网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同时,也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对此,山东电力调度中心于2011年6月就启动了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项目工程建设工作。2011年11月30日,山东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山东电网的新能源发电由此进入智能调度时代。“这标志着山东电网为更有效接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对外联络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该系统在山东省调主站侧实现对山东37座在运风场、3座光伏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监视、功率预测和分析、新能源功率控制等功能。系统的投运使得山东省调具备了更有效的新能源监视手段,借助新能源功率预测功能实现了更有针对性的发电计划安排和运行调度。同时该系统在新能源功率控制上具备与省调主EMS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可辅助常规电源完成电网调峰调频任务。

  推动电动汽车高速路上充电

  2011年12月26日,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技术与运营管理系统开发应用”项目鉴定会在济南举行。鉴定委员会认为,以薛家岛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项目提出了集充、换、储、放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和建设方案,实现了电动公交车的充换电及乘用车电池配送功能,搭建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平台。

  青岛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集中代表了山东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成果,被媒体评价为“或成为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最有效模式”,在引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上具有典型意义。此外,山东已投运充换电站17座,充电桩545台,服务车辆累计行驶超过600万公里,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国内外最好水平。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为推动城际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将适时启动城际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示范项目。根据相关规划,未来山东将形成以京沪、济青高速为骨干,以城际互联高速为补充的全覆盖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据了解,山东初步确定让充换电设施满足每隔30—50公里即有一处的布局标准,避免电动汽车上了高速后电池没电的尴尬局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