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水利水电龙头驰骋海内外市场
2012/10/8 9:01:41    新闻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水电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长江三峡、小浪底等著名工程均出自其手。随着国家对水利发展、节能减排的更加重视,中国水电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中国水电也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之一,如何优先发展海外业务?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如何纵横捭阖?对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水电董秘王志平。

  证券时报记者 邹昕昕 刘冬梅

  结构调整见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水电的经营情况。

  王志平:中国水电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作为国内水利水电建设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中国水电这些年发展很快。2004年~2011年这七年营业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20倍,总资产增长6.4倍,净资产增长8.6倍,员工收入增长4倍。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A级企业。2011年,在全球最大225家承包商中排名第1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0位。上市近一年来,公司继续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在外部经营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净利润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签合同增长80%以上。

  证券时报记者:最近几年中国水电为何发展这么快?

  王志平:首先,2002年底,国务院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实行主辅分离,给公司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体制平台。那一次的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水电来说,是一次生产力的大解放。2011年电力体制第二次改革,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重组,公司再次受益,给资本市场一个良好的预期。

  其次,公司有很好的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的跨国企业集团。

  第三,大力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和2004年相比,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14倍,利润增长了61倍,合同存量增长了10倍。目前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3,但是利润贡献超过50%。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在央企中相对较高,成效也很明显,被国资委列为“走出去”的示范企业。

  第四,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业务结构。公司已成为一个以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相关基础设施业务、电力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第五,大力实施强有力的集团管控,保证了公司发展战略的落实。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水电进行结构调整的情况如何?

  王志平:调整优化结构是中国水电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成效很明显。

  首先,我们实施“大土木、大市场、大品牌”战略,大力开拓非水电建筑业务。国内水利水电行业产能过剩,如不开拓非水电建筑市场,公司的发展就会出现“天花板”。所以,公司在巩固水利水电建设行业的龙头地位和65%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发展非水电业务。水利水电行业的技术准入门槛比较高,而我们进入其他建筑领域相对容易。公司的非水电建筑业务主要涉及高铁、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处理、机场、码头、港口等等,京沪高铁我们参与建设了,今年又取得了深圳地铁项目一百六七十亿的订单。上半年,国内非水电新签合同占比达到38%,同比增长超过200%。

  其次,积极审慎地推进电力投资业务发展。我们做了一些电力投资,现在拥有的发电资产约占总资产的1/3,已经发电的装机规模达到400多万千瓦,控股的电力项目总装机容量1200多万千瓦,权益装机950多万千瓦。拥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能源资产,相当于给公司安装了一个稳定器,对历史上长期依赖建筑承包业务生存的公司来说,是发展方式最本质的转变。

  房地产业务也是公司的主业之一,虽然起步晚,资本实力不足,但公司把这项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加以培育。目前面临地产调控,但是我们不做高端,选择做中低端尤其是民生工程,相信这块业务会不断提高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率。

  证券时报记者:资本市场非常关注的资产注入目前进展怎么样?

  王志平:去年中国水电上市时,大股东承诺将在两年内把水电勘测设计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正式组建后即启动了水电勘测设计业务的改制工作,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大股东的水电勘测设计业务处于水电产业链上游,该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中国水电将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水电在水电建筑业是龙头企业,而水电顾问集团在水电设计领域是龙头企业,两家合在一起是强强联合、独一无二,中国水电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目前,国际上很多水利水电项目招标时,业主方更倾向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EPC总包模式。公司过去设计业务较弱,资产注入后产业链更加完整,增强了竞争实力,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更大了。

  受益4万亿水利规划

  证券时报记者:水利规划对公司有何影响?

  王志平:进入“十二五”以后,中央对水利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去年1月,中央发了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作为水利水电建设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肯定是受益者。

  中央提出十年投资4万亿发展水利,每年平均4000亿,主要包括几部分,一是江河治理;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等,今年年初,水利部有关会议上提出加快一些水利项目的开工建设,包括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太湖走马塘拓浚延伸、洞庭湖蓄洪垸围堤的加固、珠江大藤峡水电站、黄河的古贤水电站、淮河的出山店等骨干工程。中国水电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公司也不断调整营销策略,鼓励下属工程局加大对水利业务的开拓,适合做的大中型水利项目我们都会努力争取多拿订单。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水利建设的资金如何解决?

  王志平:首先中央很重视,今年纳入国家预算的水利投资同比增长84%,三项水利建设基金,包括水利基金、南水北调基金、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基金,同比增幅69%,这个都是有资金保障的,有1100多亿。

  今年各个省市水利投资计划超过4800亿,各个省的重视程度和它对水利的需求是不是紧迫有关系。但有的地方财政确实比较紧张,国家7月份公布了关于水利发展的一个融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成立水利投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现在投资需求不足,大家都希望投资拉动,但是不能再重复那种低水平的投资拉动。而选择水利这种民生工程,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国家层面会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积极推动它。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十二五”期间水电发展形势如何?

  王志平:“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电发展更加重视。“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投产7400万千瓦,开工1.2亿千瓦,到“十二五”末,水电装机要达到2.9亿千瓦。

  即使“十二五”末达到2.9亿千瓦的时候,水电开发程度也只有37%。应该说,再乐观点讲,水电发展应该还有个黄金十年。

  今年,国家对水电的核准速度明显加快。到现在已经核准了1000多万千瓦,计划今年核准2000万千瓦。发展水电还有个大背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并把该指标纳入强制性的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中。要兑现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水电要占到7%~8%,对中国水电无疑是利好。

  海外开拓具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中国水电在海外市场面临哪些新挑战?

  王志平:国际业务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挑战。除了世界经济下滑的大背景,还有些其他因素,主要有:第一,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央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西方一些势力很害怕,他们提出来,中国的国企是公共机构,竞争缺乏中立性。随之而来的就是限制,设置障碍,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海外投资、拿项目,比前几年难度更大了。

  第二,一些新兴的经济体,比如印度、巴西,这些年发展也很快,它们也开始走出去。就像中国企业刚刚走出去时一样,有成本红利、人口红利,它们这方面的优势在慢慢提升。

  第三,非传统的安全影响着我们国际经营的市场环境,对我们这些“走出去”的央企都是巨大的考验。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水电如何防范海外业务的风险?

  王志平:首先是国别风险评估,我们要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会组织专家对国别风险进行评估,也会参考其他机构的国别风险报告,还要考虑到所投资国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友好程度,中国的主权对它的影响程度等,高风险的国家尽可能不去,要去就加大风险防范,如对利比亚项目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二,我们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很健全,有专门的机构、专业的组织去保证实施。多年来,我们的国际业务没有出现过大的损失。

  第三,防范汇率风险。主要是我们在所在国工程投标的时候,实行一个多币种的组合方式,通常会包括当地币、人民币和美元欧元等硬通货,分别用于当地、中国和国际的采购和劳务支出等。这样就有效减少了汇率风险。国内人民币贬值我们也有一定的措施,采取一些远期结售汇,把风险锁定在一定的区间之内,避免了人民币大幅波动造成很大的汇兑损失。

  汇率管理应该说我们做得比较好,面对各种不同的风险都有一套应对措施,公司在海外的项目总体上是风险可控的,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国际承包商。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公司国外业务的毛利率比国内毛利率高?

  王志平: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业务毛利率,主要是因为公司在海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世界领先”的品牌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公司议价及合同谈判的能力较强,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海外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同时,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在业务模式上有较大不同。国内项目多采用设计与施工分离的工程承包方式,海外项目普遍采用EPC、PMC等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PPP等带资承包方式,这些高端模式对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这也是风险溢价的一部分。

  海外市场对带资承包的需求不断增加,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融资能力成为承包商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协助项目业主在国际市场解决融资问题。这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国家的“走出去”战略也包含了银企合作共同“走出去”的意思,我们的海外项目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来自国内的金融支持,这种合作通常会形成多赢的局面。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是一种跨国经营行为,受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对技术和商务有较高要求,国际工程承包具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特别是水电工程项目进入门槛要求更高,市场相对更规范。与此对应,合同各方更加谨慎认真,更愿意遵守合同和国际准则,各方利益都能得到较好的保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