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利水电大坝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2/12/1 7:33:42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作者:张博庭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诠释了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五位一体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增加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然而,如何全面准确的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我们所从事的水利水电开发以及大坝安全工作到底有何关系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增加了社会建设,提出了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进一步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到五位一体

 

不过,生态文明其实是在十七大就正式提出的,我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只不过那时候,报告把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起放到了务虚的部分。这次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调整到了一个层次上,这样的提法显然是更科学的。

 

关于生态文明,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一般的同志对这句话的前半句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后半句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表述就不那么熟悉了。然而,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文明的最根本的变化,恰恰就体现在这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部份。所以,本文不再赘述生态文明中关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那部分内容,而集中探讨探讨如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问题。

 

二、如何准确、全面的理解生态文明

关于生态,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

 

人类文明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开始,到现在发明和使用的一系列高科技手段,都是为了同自然进行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由此可见,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的文明就是要通过人对自然环境的反抗,创造一个适应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不能是一味的强调要顺从自然生态的保守

 

在国际上,生态文明水平即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缩写为EEI),其概念源自20世纪90年代OECE(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的研究和政策中,通常作为企业和地区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广义来看,生态文明水平就是指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需要注意到,文明的反义词并不是唯一的。野蛮愚昧都是与文明相矛盾的状态。

 

大家知道,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期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当前我们党提出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一方面是要防止不科学发展所造成的生态野蛮、包括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不文明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发展不足的生态愚昧,而不是生态野蛮

 

根据前两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文明水平排序来看,北京第一,而我们的一些原生态大省(例如云南、贵州)的生态文明却属于低水平。可见,生态文明与简单的生态保护的极大不同在于,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构建生态。生态文明一定是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不发展就没有文明,也就不可能有生态文明。与此同时,生态愚昧也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972年发布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四条就曾指出: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象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可见在有人生存的现实社会,一味的强调保存原生态并不能代表生态文明,而极有可能是一种生态愚昧。因为,只要有人生存,就要向周围的环境进行所取。如果你不能科学的、能动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必然就会自发的、无序的、被动的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

 

例如怒江,如果我们无视怒江几十万人生存多年,砍伐林木、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的现实,不让怒江人民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发展,决不是在搞生态文明,而是一种放纵无序的破坏自然的生态愚昧。显而易见生态文明与传统的生态保护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提倡人们科学合理的改造、利用自然

 

总之,如果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上,不仅过于狭隘了,而且也无法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当前一些地区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任务极为紧迫;而另一些地区还非常贫困,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亟待科学发展。因此,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创新。

 

三、加速水利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当务之急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最主要矛盾。过去以洪涝灾害为主要威胁的农耕社会,已经向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近年来由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干旱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从2006年起,联合国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报告》几乎都要强调“世界的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只不过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而造成了水资源的危机。也就是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水资源问题的最主要矛盾。而目前我们人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手段,除了建设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之外,还没有别的办法。

 

根据联合国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极个别的特例,50个主要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都与该国的水库蓄水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全世界普遍的现实都是:水库蓄水能力越强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为此,20127月,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共同起草并发布了《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加速建设和保护储水基础设施。《宣言》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40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9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4万亿是由储水设施调节的。《宣言》还强调:21世纪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增长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储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四、人类发展遭遇到温室气体的生态难题

除了水资源的问题,还有能源问题。在人类的工业化之前,人们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煤炭、石油。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之后,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地被释放到空气中去。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

 

为解决这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努力。然而,由于能源供应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减排责任上,各国又都表现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目前,我国已经在这场全球最大的生态矛盾斗争中成为了主角。前几年,美国的布什总统不承认《京都议定书》一直是全世界环保人士批评的目标,但是,自从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改变了态度也开始强调承担减排义务,这样世界各国对排放问题的批评焦点,就自然而然的转向了中国。

 

几天前,(1126)刚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处在胶着阶段。当前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和鸿沟,仍然难以弥合。截至目前,明确表示将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国家和地区仅有欧盟、挪威、瑞士,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均已表示不会承诺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

 

目前多哈会议最大的难题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需要四分之三的缔约方即143个确认参与才能生效。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不承诺的借口,就是要求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也要承担强制减排义务。未来的结果到底是美国集团让步,还是新兴经济体妥协,或者是让《京都议定书》开始失效,目前还难以预料。不过,全球的气候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科学家预测,维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可再生能源。

 

这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有大量的能源支撑,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强烈要求,起码要履行好我们已作出的减排承诺。显然,完成减排承诺也是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是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而我们实现这一国际承诺的唯一途径,是加速开发我国水电。

 

五、开发利用水电是当前最有效的减排

工业化以来,全球水电的开发应用是减少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功臣。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水电资源几乎开发殆尽,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阶段。国外各种媒体所宣传的可再生能源,也大都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但是,事实上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能量密度的局限,水电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率、最起作用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领域内,目前全球可以利用的其它所有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量的总和,恐怕还要与水电的减排作用相差一个数量级。这就是世界的现实,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被改变。所以,国际上普遍的公认:水电、风电、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缺一不可。水电是发展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和保障。

 

幸运的是,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开发潜力巨大。根据2006年颁布的普查结果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年发电量6.08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目前,技术可开发量已修正为: 5.72亿千瓦,年发电量2.61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单站在500kW以下的小水电资源。我国理论水能资源大约相当于每年30亿吨原煤。可开发的水能大约每年13亿吨,而目前我们只开发利用了3亿多吨。总之,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当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必须坚持积极发展水电,才能支撑风能、太阳能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我国减排的国际承诺。这也是构建我国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六、大坝不安全是最大的生态灾难(不文明)

水库大坝与水电开发密不可分。因为一方面大型的水库大坝在泄水的时候,将产生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控制、消除,将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迫于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人们几乎不可能不去利用水库泄水所产生的这一巨大能量。所以,水电开发往往是一种更科学的水库大坝建设方式。任何国家的水电开发都必须与水资源开发程度同步。我国当前的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也与水电开发程度不高有关。

 

前面我们虽然强调了水库大坝建设和水力发电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如果不能保障大坝的安全,不仅它应有的防洪、抗旱,调节水资源和发电的作用都无法发挥。而且还将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如1975我国河南板桥水库垮坝,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非命的巨大灾难。

 

七、大坝安全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水电建设

大江大河上的水库大坝、水电站一旦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将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我们大坝安全工作的对象和目标,恰恰就是这些对国计民生极为重要的大型水库大坝和水电站。因此,尽管我们不直接参与水库大坝和水电站建设,但是,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水库大坝和水电站的建设。因为,保障大坝安全是让公众接受水库大坝和水电的底线。

 

当前,民主决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共识,任何不能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的项目,基本上已经没有被批准的可能。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世界各国都对核电的发展持谨慎态度。我国即使有强烈的能源需求和巨大的减排压力,也还是做出了十二五期间不开工内陆核电的决定。所以,在我们的水利水电开发中,保障大坝安全是首位的。前几天,就在网上看到有位加拿大的地质学者发布消息说,他考察发现,云南龙江水电站建在活动断裂带上 。(我估计是指水库而不是大坝?)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搞大坝安全监测的同志应该关注。如果有大坝坐落在活动断层上的问题,一定要赶快想办法。大坝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的疏忽。没问题的话,就应该向公众解释清楚。

 

八、要保证大坝安全也要让公众放心

对于在座的水利水电和大坝安全方面的专家,我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专业科技人员除了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之外,还必须要做好信息公开和科普这样两方面的工作。否则的话,即使我们所建的水电站和大坝非常安全,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做到让社会理解,让百姓放心。

 

长期以来,故意制造大坝不安全的危言耸听,挑拨公众的反水坝情绪,以达到反对水利水电开发和水坝建设目的是极端环保组织的一贯策略。今年年初,就有一位自称首席科学家的先生多次通过媒体编造说金沙江的水电开发,连基本的地质情况都没搞清楚。胡说什么关于金沙江水电整个中国的地质权威集体失语。。这种谣言经过媒体的传播,不少公众还以为我们的金沙江水电,就是发电公司为了赚钱,在没有搞清楚地质环境的情况下就仓促开发建设了,存在着巨大风险和威胁。但事实上,我们搞专业人员当然知道,一个水电站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对地质环境做出深入细致的全面勘查。我们水利水电建设的前提就是要保障安全。

 

最近,还有个加拿大的《国际探索》杂志。刊发了一篇《中國西部的地震災害与水電大壩》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地震风险。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无法去核对,这个国外杂志还故意要隐瞒报告作者的真实姓名。当我们根据这份报告的一些可笑说法,怀疑这位作者,不仅不是专家,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根本就不懂工程的外行之后,一位中国的记者又在201210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库诱发地震隐忧》的辩解文章,称该报告的作者是位从业40多年的美国地质专家,曾经在中国考察过130座已建和待建的水电站坝址。但同时却仍然不肯披露作者的姓名。

 

这让人很奇怪。考察这个词现在经常被滥用。很多伪环保善于把组织游山玩水的活动也冠以河流考察的名义。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过了旅游的瘾,也能让参与者的杜撰和编造更有说词。不过,这个蒙人的招术,对这位匿名作者似乎不大适用。因为,考察坝址与考察河流不同。如果没有当地的具体规划人员的带领,已建、在建的电站,不可能会让你去考察。而未建、待建电站的坝址,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其具体坝址的位置。所以,我们很多经常穿梭于各水电工地之间的专业工作者,一生也不可能考察过130多座坝址。真不知道,一个美国人怎么有这种可能?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国际探索》指责中国水电建设太冒险的理由,居然是水电站座落在地震的高风险区。世界上高地震风险的地区有很多,相比之下,中国还都排不上号。例如,日本和美洲多次发生过9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会因为那里的地震级别高,风险大,人们就不敢在那里生活了。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即使发生了大地震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科学界普遍认为,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准确的预报地震。然而,人们避免地震造成大伤亡的办法,就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科学抗震所依据的机理是,建筑物可以抗震、但不能抗断。所以,工程抗震的前提就是,必须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目前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得以实现的。然而,那个匿名的所谓的美国专家,却居然根据中国有多少个水电站大坝座落在地震高风险区,就炒作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的话,那么在日本在东京、美国在洛杉矶建设的高楼大厦,岂不更是在玩命吗?

 

 

结语

1、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诠释了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强调构建生态文明,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这其实是给我们明确了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不仅是要用科学发展来治理污染、修复生态,而且还要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消除贫困,延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人类文明。

 

2、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全世界,都存在着由水资源和能源资源引发的生态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出路,就是充分利用好可再生的资源,维系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文明与以往的生态保护的最大区别,就体现在如何用科学发展来构建生态,也就是如何能把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中。

 

3、加速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和能源生态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的加快水利建设和积极发展水电的策略,就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措施。

 

4、水利水电大坝安全工作是水利水电开发的前提和保证。对我们大坝安全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大坝的安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科普和信息公开,尽量做到让社会放心,让民众满意。这才是我们水利水电和大坝安全工作者落实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具体体现。

 

(本文为作者在《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2012年会》上的发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