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如何反思我国风电、光伏产业的挫折?
2012/12/8 9:06:1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水博

 

在我国的风电、光伏企业(下称“风光”)遭遇到严冬的时刻,看到《证券时报》的文章《反思“风光”不再中的政府败笔》 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现在社会上常常以批评政府为时髦,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吸引人。不过,我倒是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说法,非常值得商榷。否则的话,不仅对我国“风光”产业的评价是不公正的,而且也不利于我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在发展思路方面的‘一根筋’是导致风、光行业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理由是“全国各个地方都去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都去大量投资这些产业,岂能不出问题。相反,如果能够坚持不赶时髦,而是结合本地经济实际,与其他地方进行错位竞争,发展别人不看重但市场仍然有前景、符合当地优势的行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

 

这种说法,似乎是非常有道理的。谁都希望一个产业能够一帆风顺的发展进步。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左右的。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是不容否认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风光”产业的暂时挫折,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合理的。不能否认,经过几年来的市场化的竞争和发展,我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不管在技术上还是成本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的风电装机和光伏制造能力,也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和佩服。突然遭遇挫折,一方面有技术尚有待于改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现实对“风光”的接纳能力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我国风光产业的巨大成就,我们不能幻想有“早知道吃了三个馒头能吃饱了,当初不应该吃前两个馒头”的好事。

 

文章批评说“只要是风、光企业,不管其技术含量有多少、市场竞争力有多强,都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于是,为了将政府的政策拿到手,企业和投资者就不会考虑投入产出,就不会考虑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了。看一看面临困境的风、光企业,有几个在技术上是领先的?”。

 

这种说法,当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企业投资者和政府官员都不是神仙。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不是投资者和各级政府对风光企业的热情,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呢?我觉得还真不是这样。要求所有的投资者和各级政府官都必须对风光产业的技术判断得十分准确,是不客观的。如果政府事先能知道某个风光企业的技术非常落后,市场竞争力差的话,恐怕哪一级政府也不会去支持它。投资者要是知道投资肯定要亏本的话,即使有了政府的资助恐怕也不会去投资(除非是要诈骗)。话又说回来,如果投资者和各级政府的官员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出每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的话,那么还会有所谓的市场竞争吗?所以,文章的批评是没道理的。根据人类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政府的支持风光企业的态度没有错,而投资者的努力需要接受市场的选择、甚至淘汰也是无可非议的。

 

文章还认为“风、光行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与相关职能部门‘麻木’不无关系。因为有关风、光行业过度发展、盲目发展的问题,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提示和警告一直不断,但相关职能部门却视而不见,甚至为此出现过不同部门意见‘打架’现象。”。这种说法的错误,是由于作者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形势的误判。当前,全世界为了避免过量的温室气体带来的生态灾难,正在积极地想尽各种办法,尽可能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我国的风光产业,尽管发展很快、尽管已经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但是,要说它“过度发展”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截止到去年年底,欧盟的电力装机中风光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5%。而我国同期的风光总装机还远远达不到电力装机的3%。为什么在我们连人家的五分之一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人家还一再强调风光的发展得不够,而我们则开始埋怨自己已经发展过度了呢?

 

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力结构确实不能适应风光产业的大发展。我国的煤炭发电的比重过高,灵活的油气发电的比重非常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也远没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的电网对吸纳“间歇性”强的“风光”还存在在巨大的技术障碍。尤其是对于国际社会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我国几乎还是一个空白。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电网企业也已经承诺今后要保证接受分布式光伏的发电。这说明,我国当前“风光”的问题,绝不是产业的“过度发展”,而是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与此同时,文章的对风光产业“盲目发展”的评价,也是极不准确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利用的经济的杠杆,就要通过市场来对落后的技术和企业进行选择和淘汰。从这个义上来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通过貌似“盲目发展”的市场竞争,来实现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应该说我国的风光产业,目前正在市经济的大潮中经受着考验,淘汰一些落后的企业、产能,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还是我国风光产业提升和进步的机遇。

 

总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暂时的“风光”不再,既不是由于“过度发展”也不是什么“盲目发展”的错误,而是事物发展的“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客观规律的必然体现。我们当前最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加大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加速水电开发,为“风光”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不是评头论足的充当“事后诸葛亮”。

 对照文章《反思“风光”不再中的政府败笔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