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集团长江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品种突破1000种
2020/4/21 21:27:01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朱静霞)赶一场春雨,种一片新绿。

  4月18日,在三峡大坝右岸下游面,一次特殊的“春耕”正在进行——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下称“植物所”)科研人员,将桢楠、滇楸等156种长江特有珍稀植物移栽到湿润的土壤中,实施迁地保护。至此,三峡集团保护的珍稀植物已达1006种。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植物长势良好。摄影:朱静霞

  两年前,三峡集团迁地保护的珍稀植物共有500余种,耗费了植物所近十年的心血;如今,珍稀植物品种几乎翻了一倍,科研人员用两年时间,实现了第二个500种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的跨越。

  “这不仅是因为前期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还将植物保护范围,从三峡坝库区扩大到了整个长江流域,其中迁地保护的金沙江流域珍稀植物已有40种。”植物所副所长黄桂云说。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保护的水生植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摄影:朱静霞

  2007年,三峡集团成立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植物所前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三峡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工作。植物调查、搜集、引种、繁育、野外回归……踏出的每一步都“荆棘”丛生。

  迷路,摔跟斗,被蚂蟥咬,野外调查就是一场与原始自然环境的博弈;试验方法不断更新,可播种时间总是欠点儿“火候”,种子迟迟不发芽;营养配方研制了千百回,可遇上“挑剔”的植物,幼苗长出没几天就会全部“夭折”……

  “有志者事竟成。”黄桂云的座右铭,恰是科研人员在植物保护道路上的精神写照。

  为抢救可能因山体滑坡而毁坏的珍稀植物,他们冒险进入塌方区,将植物完好无损地带了出来。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他们在深山老林安营扎寨,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态,掌握生理习性。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科研人员正在移栽植物。摄影:袁磊

  研究先进的组培技术,一开始无人才、无经验,他们“啃烂”了一本又一本资料,试验做到胸闷恶心还不罢手,最终掌握了这种可实现植物批量繁殖的“克隆”技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目前,植物所已掌握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长江特有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组培与分子遗传研究等核心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5项,制定标准6项,并参与多项国标、行标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8篇,繁育出长江特有珍稀植物约15万株,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保育基地。

  “部分植物已回归长江两岸原生地,在护坡护岸、水土保持等生态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所所长张国禹说,“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培育出来的植物,继续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助力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