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十问:三峡大坝与环保
2010/10/26 9:49:34    新闻来源:人民网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三峡工程,一个跨越世纪的超级工程,将在2009年竣工并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巍峨的三峡大坝,挡住滚滚长江东逝水;当旖旎高峡平湖,再现绝色风光;当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峡环保问题将成为世人最为关注的目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记者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走访了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就一系列环保问题进行了采访。 
    上游水质总体良好 

    记者:三峡大坝上游水质情况如何?三峡库区蓄水后水环境情况怎样? 

    曹广晶:三峡工程完工后,水库将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随着水库内的水深增加,水面加宽,流速减缓,是否会影响污染物的稀释?这是公众关心的话题。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就开始着手研究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换水速度比较高,很难形成富营养化。但是在三峡库区局部地区,如三峡库湾地区、开县的小江、万州的龙宝河等支流易发生富营养化。 

    为了保证未来的三峡库区是一库清水,200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制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经济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 

    按照《规划》要求,到2010年,库区将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1座,建成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13座,使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和70%。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要通过关闭重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等措施,到2005年库区已削减工业污染负荷30%,影响区削减工业污染负荷20%。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库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严禁在该区域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 

    三峡工程蓄水两年多来,三峡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以三类水质为主。这说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 

    “蓄清排浑”解决泥沙问题 

    记者:三峡大坝建成后,泥沙会对水库形成淤积吗? 

    曹广晶:泥沙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专家就开始了针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随后,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库泥沙问题进行调查,并于70年代在武汉建立了三峡坝区泥沙模型。另外,上个世纪60年代对三门峡工程泥沙处理问题的研究,以及随后对葛洲坝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和处理,都为三峡泥沙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实践经验。1983年后,全国泥沙专家对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展开了全面研究。 

    专家们总结出用“蓄清排浑”的科学方法来解决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尽可能地把大量的泥沙排放出去,等到每年11月份枯水期后,泥沙量也减少了,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措施,在泥沙多的汛期一般不蓄水,在泥沙少的季节蓄水用于发电和航运。但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一旦碰上大洪水,就要拦截洪峰,这样就会把一些泥沙留在水库内。科学试验证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防洪库容还会保留86%,水库达到新的平衡。所以,三峡水库可长期运用。 

    最近10年多的监测成果表明,长江泥沙含量已呈逐年下降之势,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近年也有减少趋势。三峡坝址的输沙量,近年也有减少的趋势。 

    200个垃圾处理场缓解“清漂”压力 

    记者:长江汛期出现过大量的“漂浮物”。三峡大坝建成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曹广晶:三峡库区分布着县级以上城市20多个,居住着城乡人口3000多万。按照国家总体规划,三峡库区将建设近200个垃圾处理场,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的“清漂”工作压力。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降大雨时垃圾难免顺流入库。 

    按照《三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三峡库区库岸绿化带规划》,在三峡库区生态建设项目投入资金数百亿元。 

    为了及时清理坝前漂浮物,近两年来,三峡总公司在大坝前投入的清漂投资已经达到1300万元。2005年,三峡总公司投巨资购买了一条可称得上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清漂船(300m3),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干流清漂由总公司负责,支流由各省市负责。干流清漂三峡总公司已分别委托重庆和湖北的有关单位进行沿途打捞。 

    三千余万元用于中华鲟研究 

    记者:三峡大坝对长江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对中华鲟采取了什么保护措施? 

    曹广晶:三峡大坝的修建影响到6种国家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它们是:白鳍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近年来,三峡建委组织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对影响区的水生生物进行了严密监测。 

    为了保护中华鲟,国家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并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自1984年以来,共向长江放流幼体中华鲟已近453万尾。 

    二十几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在没有可借鉴资料的情况下,从零起步,积极探索。从最初的网捕中华鲟过坝自然繁殖、葛洲坝坝下中华鲟性腺发育调查到人工繁殖试验性研究,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繁殖出中华鲟幼苗,并于1984年首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6000尾。1988年,向长江放流中华鲟幼鲟12万尾、9至12厘米大规格中华鲟5000尾。1995年,中华鲟研究所攻克幼鲟培育技术难关,形成稳定的大规格中华鲟放流能力;1999年,中华鲟研究所达到年度向长江放流大规格幼鲟5万尾以上的能力。截至2004年,中华鲟研究所共向长江、珠江放流多种规格中华鲟4537309尾,为保护并繁殖中华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4月,中华鲟研究所再向长江放流幼鲟10万尾及胭脂鱼科3000尾。中国三峡总公司对中华鲟研究所累计投资3734万元。 

    蓄水不会造成物种灭绝 

    记者:三峡大坝对陆生植物有何影响?有哪些保护措施? 

    曹广晶: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外界广泛关注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已经采取了妥当的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已经在重庆市万州区建立了荷叶铁线蕨物种保护点,禁止采挖,并采用分枝或孢子繁殖技术,对荷叶铁线蕨进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并研究采用多种繁殖手段扩大种源数量。我国特有植物川明参的种原产地在湖北夷陵区莲沱。这个原产地位于三峡大坝的下游,不受淹没影响,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遭受损失。经过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人工繁殖栽培和植物园内迁地保育均已获得成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