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原编导王燕京介绍拍摄情况
2011/11/19 10:29:0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原编导王燕京发言,介绍了《水电开发与地质减灾》的拍摄情况。

王燕京:

    

    因为这个片子主要是讲科普,刚才两位专家都讲得很清楚了。我更想谈一谈作为创作人员,作为一个传媒人如何接近事件的真实。

2004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中国《国家地理》有一篇关于“反水坝运动在世界”的文章,哦,那个时候我知道国外都在拆坝,而中国在建坝;不久我又拜读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林初学先生写了一篇“美国反坝运动及拆坝情况的考察和思考”的文章,这篇文章用翔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建的坝不同,拆的坝也不同。美国拆的坝都是低矮的、过期的、即将作废的坝,拆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阻力。从此,我跟水电开发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传媒人,我试图找到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建坝,又有那么多人主张建坝的原因?

 

后来,有幸参与拍摄了几个关于水电开发的节目,比方说《水坝之争》,《怒江故事》,这里呢我要非常感谢我当时所在的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的领导,他们给了我非常好的空间,让我有机会把中国水电开发的真实情况告诉给公众。我讲讲接触水电几年来我的几个小故事。

 

一个是《怒江故事》的感受。在《怒江故事》那部片子中,我获得了我个人一次非常大的收获,那是我人生中一个特别的收获,那就是我会不遗余力的为那些生活在贫困县上的怒江两岸的百姓呼吁,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希望他们与时代同进步。

 

今天,我们坐在温暖的会议室里开会,此时此刻我们很难想到此刻怒江人怎么生活。我记得为了拍摄怒江岸边的一个普通村庄,我们从早晨一直爬到下午四点上才爬到第一个村庄的时候,我们曾经指望着从老乡那里买点土豆充饥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连一个土豆都没得吃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生活在城市的人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怒江居民的家里四面透风,然而他们唯一的资源水资源却看着白白流走,如果水电开发是不是就能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其它途径帮助他们脱贫也可以,但是就我所看到的那里除了山就是水,一个村民说我们就像是猴子,买一次盐往返要走一天的山路。今天我们在座各位能感受得到那种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的生存状况吗?我深有体会。有一句话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走得不够近。我的镜头与真相零距离接触,我尊重事实,艺术再现,我相信像《怒江故事》这样的纪录片禁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另一个小故事是我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水电工程师。几年前我在小湾水电站采访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工程师,我几年已经记不得他的名字,只记得他带着一顶安全帽,那是水电施工现场人员的标志性帽子。这位工程师告诉我说他在小弯已经三年了,因为太忙,每年回一次家,一次大约十多天。试想一下他一年才回一次家,我们在座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又有多少一线工作的水电人为了我们城市人能够用上电牺牲了他们个人的幸福、家庭团圆,他们还要承受那么多人对水电的不解,他们默默承受舆论一轮又一轮的巨大压力,然而他们却微笑的告诉我,反对水电建设的人可能不懂节能减排。我觉得那些普通的水电人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第三个故事我再讲一讲上个月我拍摄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选拔的绿色大使在宁夏的科考活动中遇到的一件事。这个科考活动是鼓励年轻人亲自走到田间地头看看农民是怎么适应气候变化的。大家都知道宁夏南部山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在固原有两个相差只有十公里的村庄,其中一个叫坪乐村的村庄面临着整体生态移民,而另外一个叫马园村的村庄却不用。什么原因呢?村民说:我们有水库。我到水库一看,水库很旧了,1958年建设的,但是今天还依然能够使用,正是这个水库水坝的存在挽救了这个村庄,马园村得意生存下来。水库水坝的作用专家讲得非常明白,不用我赘述,我还是要重复那句话,要想得到真相,我们媒体人要与真相零距离。

 

在地质减灾这个片子的创作当中,我认为我对水电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发现了它越来越多的优点,比如说它的地质减灾作用,或许建设者无意,但是它的确起到了减灾的作用,紫平铺的例子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

 

作为传媒人我的体会是,第一要真实地还原事件原貌,二是要有良心,要有做人的良心,三是要遵守职业操守。水电开发究竟是好是不好,它需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

 

    在座各位传媒界同行,当我们每一次发表文章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能不能先问问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对得起老百姓?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奉献,谢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