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发展水电:争议正在缩小
2011/6/7 9:29:03    新闻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高永梅 北京、重庆报道

  长江中下游的一场六十年不遇的干旱,将三峡大坝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称,干旱与三峡没有直接关系。“即使没有三峡大坝,长江中下游遭遇今年这样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旱情也一样会出现。”6月2日,河流研究学者、独立地质学家杨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推荐阅读
塑化剂风波席卷全球 卫生部称少量塑化剂不危害健康 京沪高铁回应安全疑问 
铁道部发言人:高铁建设不减速 煤电一体化隐现圈地泡沫 业内质疑多晶硅产能过剩 传多部门因宏观数据泄密被调查 鼓吹B股与国际板的竟然都是她 启明:震荡市中如何挖掘大牛股   与杨勇观点一致,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开澄清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在政界,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对上述观点也表示“非常认可”。“三峡与干旱没有直接关系,过去水旱灾害来势汹汹一直不断,最近5年三峡水库发挥了拦截调控作用。”他说。

  本报记者从主管部门还获悉,在目前我国的电力缺口压力加大以及核电建设进度放缓的情况下,对于水电的扶植正在提速,环保部就已经放行了一大批水电项目。

  “十二五期间,水电还将是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的主力军之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影响有限

  杨勇认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是一种常态。“三峡大坝已经建成,而现行的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三峡工程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调配水资源等方面怎样发挥更大作用,才是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他说。

  处于三峡库区库尾的重庆,今年多次出现气候异常现象。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三峡工程没有直接的关系。“三峡工程从内陆来讲是比较大的一个水体,但是相对全球来讲是一个很小的水体,真正能左右大气变化的是海洋”。不过,王银民承认,三峡水库对库区周围的天气、温度,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非常小。

  面对此次长江中下游大旱,三峡水库5月7日启动了今年首次紧急抗旱调度。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600116,股吧)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

  “三峡初步设计没考虑抗旱功能,其主要三大功能是防洪、发电及航运肩负,为抗旱补水还是首次。”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也公开表示。

  按国家防总调度,自5月20日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以来,水位6天内连续下降了2米。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三峡水库可以实现补水和抗旱的功能,只是此前忽略了这一功能罢了。

  “三峡现已全部释放大坝下游,用于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紧张和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压力。”三峡水库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表示。

  近日,黄奇帆也直接表示三峡与干旱没有直接关系,过去水旱灾害来势汹汹一直不断,相反最近5年三峡水库发挥了拦截调控作用。“今后若干年,在进一步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减少旱涝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使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调配更加合理。”黄奇帆在一篇讲话稿中称。

  仍是发电主力

  “对中国来说,发展水电仍是今后一个必要的选择。”林伯强表示。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在我国水电行业中极为重要。据了解,三峡的电力大多被输往华南、华东地区,有效地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数据显示,三峡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600068,股吧),10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

  不幸的是,水电一直颇存争议。“能源局非常支持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发展,而环保部则对于大型水电开发持反对意见。”能源局一官员向记者坦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十一五”期间,本来预计核准7000万千瓦水电,实际只核准200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

  现在两大部委的分歧正在缩小。据悉,自去年下半年起,环保部对此前停批的一大批水电项目,相继放行审批。

  2010年下半年以来,曾被环保部叫停的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两大水坝工程相继通过环评开工。不仅如此,去年以来通过审批的大水电站至少有15个,装机容量4864万千瓦,投资2500亿元。

  林伯强认为,相对核电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来说,水电更为安全。他表示,“目前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环保后续问题,只能说是今后要引起注意,要努力避免这些问题。”

  林伯强认为,在三峡库区后续问题上,围绕生态环境和移民两大问题,决策层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三峡工程一系列后续环保问题的披露,目的就是让水电企业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他说。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应运而生。“这是对三峡问题的反思处理,并非要推倒重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