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访阿尔斯通中国总裁:水电技术100%转让中国
2009/11/9 8:53:22    新闻来源:北京晨报



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布尔布勒·克鲁德


  

  精彩履历 

  工程师出身。在阿尔斯通担任过多个要职,包括水力发电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和中国区总裁、电力转换业务部总裁、阿尔斯通电力系统部战略收购顾问。 

  是“中国通”,主持阿尔斯通在中国最早合资公司的建立,推动阿尔斯通与中国伙伴建立合作关系。 

  2007年出任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带领其中国团队完成在华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全球市场的转型。他将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出台的拉动措施视为阿尔斯通的一个“绝好机会”。 

  布尔布勒·克鲁德说自己的中文“马马虎虎”。但在他的中国同事和合作伙伴眼中,这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却早已称得上是个“中国通”。17年前从最简单的汉字学起,到如今对中国传统哲学门派如数家珍,这位早就预见到“中国水电市场战略地位”的刻苦学生得到了回报。对于中国的了解让克鲁德在阿尔斯通中国总裁的职位上如鱼得水。 

  参与最早中国公司建立 

  “最厉害时认识2000个汉字” 

  今年58岁的克鲁德出生在法国巴黎,从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工程师。在2007年正式就任阿尔斯通中国总裁之前,克鲁德曾经担任阿尔斯通全球水电业务总经理并参与了阿尔斯通在中国最早的合资公司——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建立。由此结下与中国的渊源。 

  1992年,负责天津项目的克鲁德与中国同事和合作方,为合资公司的建立开始了长时间的协调与沟通,为了能融入其中,克鲁德有了一个中文老师,“每当我说中文就能活跃气氛,增进了解。”克鲁德清楚自己这门技能的效果。经过了“学了就忘,忘了再学”的痛苦时期,1995年,天津合资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成立,克鲁德用中文发表了10分钟的演讲。至今回忆起400名听众刚刚听到他说“女士们、先生们”,就爆发出热烈掌声的情景,克鲁德仍然很兴奋。“在最厉害的时期,我认识2000个汉字。” 

  作为全球发电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先驱,成立于1928年的阿尔斯通创造出了世界速度最快的火车和动力最高的自动化地铁,并且拥有利用水力、核能、燃气、燃煤和风力等各类能源形式的电厂。而事实上,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是最早意识到中国机会的跨国公司之一。“我们认为,中国的水电市场未来将会在阿尔斯通的全球业务中占据很大比重。”克鲁德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水电技术100%转让中国 

  “技术转让中国公司是首选”
 

  克鲁德用中文为自己在中国打开了局面,同样也为阿尔斯通在中国高速增长的能源、交通市场“淘金”铺平了道路。现在,阿尔斯通在中国水电市场的份额领先,是三峡工程的供应商,并向包括越南和缅甸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出口设备和专业技术。“阿尔斯通在中国拥有18家实体和业务机构,员工总数近9000人。我们的目标是把研发技术本地化。” 

  在阿尔斯通内部,“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先在中国取得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为达到这一目标, 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合资战略,并与重要的中国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培训、技术转让、提升,尤其是人才培养。我们发展的重点是如何运用适宜且有效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健康的合资企业。阿尔斯通非常重视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在中国奉行的是长期发展战略,我们立志扎根于此。 

  进入中国之初,阿尔斯通也像其他外国公司一样从欧洲向中国出口设备,但很快便开始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合资合作之路谈判往往耗时几年。不过,阿尔斯通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和诚意。 

  与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或者向中国转让技术时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同,过去15年里,阿尔斯通将水电技术100%转让给了中国的合资公司,“我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在技术转让方面,中国公司是首选。” 

  克鲁德认为,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忠实履行承诺可以避免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换来的市场却超乎想象。“我们与本地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能够确保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客户,让客户看到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合作。”近年来,阿尔斯通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政府建设项目中,包括参与三峡工程、大亚湾、台山核电站、石太客运专线电气化项目、北京机场快线以及北京、上海、南京和香港的地铁网络建设等。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克鲁德像一个学生一样,掏出一张记着自己座右铭的卡片,念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文化对你的商业世界有什么启发”的提问。对于这个产生于西周末年的朴素辩证法观点,他的发音还不太熟练。不过,他还是兴高采烈的向记者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儒家哲学的根本观点之一,讲的是融合,但是和而不同。” 

  采访克鲁德很容易感受到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东方哲学和法式浪漫在他身上“融合”,没有西方技术领先者的倨傲,而是面对东方文化的虔诚与谦虚。 

  “学中文最让我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学习中国的文字,了解它们的演变和发展史。”除了学习中文,克鲁德的另一个爱好是天文学。当发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天文学家,克鲁德兴奋不已。“最早星象图就是中国人绘制的。中国的五行也非常有意思,中国人用相生相克的金、木、水、火、土命名九大行星。这些话题我可以跟你说上几年。” 

  去年8月,克鲁德跑到新疆看日食。今年7月,他又去了杭州,找最佳观测点看日全食,从头看到尾。克鲁德认为,中国文化和自己的个人兴趣之间有如此“本质的联系”,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克鲁德肯定地说,自己在北京去过的地方比记者多。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天坛。除了觉得建筑整体雄伟,还喜欢那里大片的草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拉琴、唱歌的大爷大妈们构成的市民生活。 

  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让他在面对东西方的“不同”时多了很多包容,即使在中国颇受诟病的环保问题上,他表达的更多是钦佩,而非苛责。他不赞成一些西方人在做环保项目时仅仅去保护大自然,而忽略人的发展,“这等于就忘掉了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人的存在。” 

  “我们处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有中国文化、法国文化,有商业生活,也有社会生活,所有因素都需要通盘考虑,而所有部分和谐共处,这是最重要的。”克鲁德说,这是他从中国文化当中得到的借鉴,而这也是阿尔斯通要在中国搭建的和谐世界。 

  60%中国员工认购公司股票 

  员工是我们的核心资产 

  对于任何跨国公司而言,要做到真正的“融合”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我们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一开始所有员工都不会说英语,中国合作方的管理方式不同,对待客户的方式不同。”但是,克鲁德认为,“取长补短”比“教会”中国伙伴要做什么更重要。 

  另一个诀窍,则是重视员工。“阿尔斯通有两个核心资产,技术和员工。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认可自己成为真正的阿尔斯通一员。” 

  在阿尔斯通中国的合资公司里,不少管理人员参加过一项叫做发现之旅的特殊培训。他们花上两周的时间进行“发现”,一半时间了解中国,到各地工厂参观学习。还有一周认识欧洲,到欧洲与阿尔斯通的管理层,与合作伙伴探讨技术问题。 

  一项更为吸引人的计划,是让阿尔斯通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的81500多名员工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阿尔斯通的股票,“在中国也不例外。”克鲁德表示,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3年。让他兴奋的是,中国员工的认购率在过去一年里达到60% “无论从比例还是人数上都是全球最高,甚至高于法国。这标志着中国的员工愿意长期服务这一公司。” 

  乐观的环保主义者 

  抓住CO2
 

  阿尔斯通中国为其全球业务贡献了5%——6%的业绩。不过,对于克鲁德而言,这还远远不是中国市场的价值。“我相信,无论电力还是轨道交通,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克鲁德认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是清洁能源,“中国在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方面的长期政策与阿尔斯通的业务规划完全一致。包括致力于在能源流动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能源生产率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依赖于煤炭供应的能源结构对中国的绿色转型形成严峻挑战,但是,与大部分焦虑的环保主义者不同,克鲁德是环保界的“乐观派”。“我们肯定能找到方案,不会把问题留给下一代。” 

  目前,阿尔斯通与加拿大的合作伙伴建设了大型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示范设施。这一命名为先锋的项目每年可以捕捉近10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预计相关技术将在2015年起投入商用。二氧化碳“捕捉”正是目前清洁能源领域炙手可热的课题之一。谁能抓住这一环境“杀手”,谁就有希望成为低碳经济革命的技术领跑者。 

  克鲁德表示,阿尔斯通已经在中国与有关部门展开积极接触,希望能将这一项目,带到中国。 

  百度搜索 克鲁德 

  在百度中搜索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布尔布勒?克鲁德,共得到相关网页2053个。工程师出身的布尔布勒?克鲁德在阿尔斯通担任过多个要职,包括水力发电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和中国区总裁、电力转换业务部总裁、阿尔斯通电力系统部战略收购顾问。作为“中国通”,他主持阿尔斯通在中国最早合资公司的建立,推动阿尔斯通与中国伙伴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他出任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带领其中国团队完成在华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全球市场的转型。他将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出台的拉动措施,视为阿尔斯通的一个“绝好机会”。克鲁德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很有兴趣。除了开拓阿尔斯通在中国的业务,他也奔波于环保项目。2008年12月2日,由阿尔斯通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推出的“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北京启动。 

  建立长期可靠伙伴形象 

  阿尔斯通没有“你”“我”之分
 

  自从进入中国后,阿尔斯通一直贯彻本地化战略。克鲁德告诉记者,阿尔斯通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中国公司”。在容易引发“民族情绪”的电力、轨道交通领域,小心翼翼的维持自己“长期可靠的伙伴”形象,一直是这位洋掌门的重要功课。 

  商界周刊:2008/09财年中,阿尔斯通集团订单额高达246亿欧元,增长了5%,其中,中国业务贡献占比多少? 

  克鲁德:阿尔斯通中国对阿尔斯通全球业务的贡献占5%到6%。这其中包括在来自中国的订单,也包括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订单。现在,我们已经不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主要市场,而是努力把它培养为新的工业基地,在这里研发和生产新产品,覆盖全球市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系统拥有全面的产品线。一个新的项目是收购了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在中国建设全球最新的、最大的锅炉生产基地。 

  商界周刊:要做到在中国的研发、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对于很多欧美公司而言,向中国转让技术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阿尔斯通为什么“与众不同”? 

  克鲁德:从阿尔斯通技术转让的历史看,我们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个是直接把技术转让到我们的合资公司中,另外一方面是把技术转让给主要的合作伙伴。比如说水电,在过去15年中,我们把水电技术100%转让给了我们在天津的合资公司。但是同时我们在为三峡工程进行服务的时候,也把技术转给了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比如哈尔滨电气。我们把在水电领域的一个抽水蓄能技术,转让给了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等等。中国的发电和轨道交通市场规模之大、占全球市场比例之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市场都会是阿尔斯通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因此转让给中国公司是首选。 

  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技术转让都应该是平等的。让人欣慰的是,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通过合资公司向中国转让了大量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问题。因为我们非常谨慎的选择合作伙伴,而一旦达成合作,我们就会非常忠实的履行承诺。在阿尔斯通,我们没有“你”“我”之分。 

  商界周刊:阿尔斯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提升了本地生产的比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策略吗? 

  克鲁德:是的,我们不会6个月就改变策略,否则你不会成功。 

  商界周刊:通过阿尔斯通跟中国这十几年的合作,您觉得在中国的环保和能源方面,政策或者政府官员的意识有怎样的变化? 

  克鲁德:中国有5年规划之类的长期规划,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个非常坚定的发展目标:使能源能够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但是从现在来看,中国政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非常值得钦佩。中国在新能源方面,一直都采取了可持续、稳定的战略,并非常坚定的予以实施,为像阿尔斯通这样的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变化,比如20年前,中国的所有电力都归属于电力部。现在是五大电力公司,还有其他一些电力公司,包括还有三峡工程这样的独立公司,所以决策的模式会更分散一些。在我的接触中,各大电力集团现在的管理层已经非常国际化。 

  商界周刊:目前,阿尔斯通的很多订单都来自政府项目。但对于私营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很高,阿尔斯通如何进一步拓展业务? 

  克鲁德:我们在中国很多地方有长期的运营历史,比如上海、天津。在这些地方的深厚根基。同时,我们也进入内陆城市,我们的合作伙伴之一东方电气就在四川,为阿尔斯通在这些地方能方便顺畅地开展业务打下基础。当然,我们也会在保证全球标准的质量前提下,重视对成本的敏感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