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蔡其华: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2011/6/20 8:57:57    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三峡工程是否改变了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三峡工程的利弊分别在哪里?记者就这些问题继续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作答。

  记者:三峡工程建设是否是近几年地质灾害频现,特别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因素? 

   蔡其华:三峡水库是否诱发地震问题,都是我们研究论证的重点之一。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属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的结果。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其间还有四川台拗(四川盆地)相隔,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三峡大坝距汶川地震的震中700公里,即使在库尾,到龙门山发震断层的距离也在300公里以上。三峡库区有厚度大的隔水层环绕,封闭条件好,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与龙门山构造带不存在水力上的联系。因此,汶川地震与三峡水库蓄水无关。

  记者: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影响?

  蔡其华:兴建三峡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1991年12月,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就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600116)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下游,主要不利影响在库区,大部分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大大减免,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影响三峡工程的可行性。1992年1至2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继通过了主管部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终审。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总体评价结论如下:

  工程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免洪水灾害对中、下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并可减免洪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威胁。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缓洞庭湖淤积、延长湖泊寿命,以及改善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等。此外,水电与火电相比,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工程兴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根据不利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以下几类:

  不可逆转的影响:水库蓄水后,部分土地、耕地等被淹没。影响较大,采取措施可减轻的影响: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过程中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河道冲刷;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影响较小,采取措施可减小或避免的影响;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对水质和水温的影响;对区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长远影响等。

  记者:该如何评价三峡工程建设的利与弊?对弊端是否进行过评估、制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

  蔡其华:三峡工程的建设利大于弊。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2010年,三峡水库进行多次防洪运用,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其中,将三峡最大入库洪峰为70000立方米/秒削减为40000立方米/秒,削峰30000立方米/秒,降低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最大2.5米左右,避免了沙市水位接近保证水位,降低洞庭湖口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最大1米左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初步测算,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发电方面,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三峡—葛洲坝(600068)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2010年,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为1006亿千瓦时,其中三峡电站发电量为843.7亿千瓦时。

  航运方面,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对三峡工程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等,在三峡论证阶段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设计阶段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设计完成了相应的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工程运行情况,对水库进行了优化调度,全面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我们对上下游相关问题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三峡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千秋万代造福人民的工程。

  记者:三峡工程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

  蔡其华: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防洪、航运、供水与生态等方面的效益,而经济效益主要是发电效益。汛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兼顾发电、航运、生态、地质灾害防治和泥沙冲淤;枯水季节则统筹考虑供水、发电、航运、生态和冲沙减淤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是三峡水库运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三峡水库调度原则是发电服从于防洪、服从于生态,电调服从于水调。科学的调度是实现三峡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的关键,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的调度,就不可能实现三峡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

  从三峡工程论证开始,我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2008年三峡工程进入试验蓄水期以来,更加强了研究和有关试验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在严格执行优化调度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强了中小洪水调度运用、供水调度、泥沙减淤调度和生态调度等方面的研究与试验工作。根据三峡工程调度实践需要,我们将不断加强研究和试验工作,为科学、优化调度三峡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