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杨松青:定格在42岁的生命华章
2009/5/21 7:57:03    新闻来源:新疆日报网
  定格在42岁的生命华章——追记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杨松青     
       
   宽大的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茫茫戈壁,一群人牵着骆驼,面对昆仑山,一遍遍高声呼喊:“杨松青,我们的好兄弟,我们送你回家!”悲痛欲绝的声音在山谷回荡……

  4月27日,乌鲁木齐五一电影院放映厅座无虚席。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这里隆重举行杨松青同志事迹报告会。

  12天前,42岁的杨松青在地质踏勘中因公殉职。尽管数百人恸哭、花圈挽幛如云的场景已成过去,但杨松青的同事们却仍然沉浸在怀念中。当银幕上出现杨松青殉职前后的录像时,悲痛凝重的气氛再次笼罩人们的心头。

  生命的绝唱

  加快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暖,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叶尔羌河上游河段水电综合踏勘在此背景下启动,旨在摸清地理状况,进行梯级水电开发。

  此次踏勘工作的领队是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健。他至今还记得,4月9日踏勘组在研究院门口集合时,杨松青身着红色冲锋衣,精神抖擞,英姿勃发。

  当日行车途中,杨松青对刚刚接手的大西沟水库工程、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工程、大石门水库工程等项目非常牵挂,不时地和有关负责人通电话,谈自己对工程地质的看法,还说要抽出时间去实地看看。

  到库车县吃完晚饭后,杨松青让地质所的王琛涛工程师拿来区域地质图,叫上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亮和规划工程师赵智,一起分析资料。杨松青说他此行最关心的问题,是一级电站的康克江格尔坝址是否有活断层穿过,因为活断层会对工程建设构成巨大威胁。

  4月11日8时,踏勘组人员从莎车出发,前往目的地。在乘车翻越了海拔3800米的库地达坂和海拔5000米的麻扎达坂后,大家夜宿塔吐鲁沟哨卡附近的一个牧民村落。

  12日,由哨卡行车至18公里处,由于再无车道,踏勘组19名成员和5名驼工带着装备、食品,开始徒步沿叶尔羌河干流河岸行进。

  这一天,踏勘组人员走了14公里,考察康克江格尔坝址后,到达杏子沟汇合口。一路上,尽管跋山涉水,辛苦异常,但杨松青一直都在专注地寻找麻扎断裂。

  当晚,踏勘组人员在海拔2940米的杏子沟扎营。包括杨松青在内的5名队员因高山反应,出现头痛的症状。踏勘组中惟一的女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晶挨个儿给大家发药,希望尽快消除高山反应,恢复体能。

  13日清晨,踏勘组人员出发去二级电站下依达尔坝址。高山峡谷的苍凉与满谷烂漫的杏花形成强烈的对照,休整一夜后的杨松青兴致勃发,他放声唱起了地质所职工李万奎作词谱曲的《地质队员的歌》:

  地质队员的歌,是汗水流成的河

  不畏艰险,爬山涉水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这就是我们的歌

  踏勘完下依达尔坝址,大家又向拉力达坂进军,准备踏勘三级电站坝址。当日,杨松青是踏勘组惟一骑着骆驼到达海拔3400米的拉力达坂顶部的人。

  为安全起见,踏勘组人员当天上山后又下山,夜宿明斯坤沟的老乡家里。

  后半夜,杨松青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他和衣坐在床上,静待天明。

  14日上午,杨松青留在老乡家里,其他同志在看完明斯坤三级电站厂址后,踏勘组决定提前下山。为使杨松青顺利翻越达坂,踏勘组专门雇了一匹体格较大的骆驼,让杨松青骑着上山。

  下午3时40分,踏勘组登上拉力达坂顶部。原本打算在此吃饭休息,不料沙尘暴突然来袭,大家只好迅速向山下撤离。此时杨松青已体力不支,无法自骑骆驼,最终由驼工抱着他共骑一峰骆驼并由四人护送下山。

  踏勘组安排已发高烧的杨松青在山下的一户牧民家休息,一面给他服药吸氧,实施物理降温,一面让驼工到最近的温泉沟请医生。同时,踏勘组通过卫星电话,立即向院里汇报杨松青的病情,请求直升机紧急救援。

  自治区主席助理、水利厅厅长王世江,水利厅党组书记伊力哈木·沙比尔连夜向自治区领导汇报。

  当晚10时左右,杨松青体温下降,人也清醒过来。他宽慰大家不用担心,说1993年自己在和田河上游海拔4400米的山上踏勘时也曾发高烧,但最终还是凯旋而归。他谈了对此次踏勘的看法,认为麻扎断裂的说法可能不能成立,但在设计图纸时还需要认真勘察。

  那一刻,大家都以为杨松青的身体好了。

  15日1时30分左右,驼工请来的医生为杨松青把脉。诊断结果让大家再度陷入不安:杨松青已出现肺水肿现象,情况危急!

  4时起,杨松青进入昏睡状态。

  踏勘组的同志们彻夜未眠,轮流值班实施救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等领导,对千里之外发生的紧急情况十分关切;新疆军区发出了动用直升机救援的指令……

  然而,15日9时02分,42岁的杨松青永远停止了呼吸。

  生命的长度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固然同年龄相关,但更同他在服务社会和人民中所达到的程度相联系。

  1988年7月,杨松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工作后,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到地质所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杨松青始终埋头苦干,成为新疆水利水电设计院乃至全疆水利战线的年轻骨干。

  21个春秋,杨松青的足迹踏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

  一年之中,他忙于主持、审查、核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有300多天在野外工作。

  大山口水电站,阿拉山口引水工程,博斯腾湖东泵站,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冲乎尔水电站,精河下天吉水库,白杨河水库,努尔加水库,大西沟水库,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铜场水库,莫莫克水库,西延干渠波波娜水电站,温宿塔尕克二、三级水电站,中哈霍尔果斯联合引水枢纽工程,叶尔羌河、塔什库尔干河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克孜加尔水利枢纽工程,艾比湖生态治理工程……上百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融进了他的心血和智慧。

  常年在野外工作,意味着与危险相伴、与奉献同行。

  新疆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地质所高级工程师王柱和,对与杨松青一道对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进行野外勘察的一次经历永生难忘。

  那天,项目负责人与王柱和、焦新、杨松青一道,去阿尔塔什大坝坝址右坝肩勘察。右坝肩为一处悬崖峭壁,与河床水位相对高差达500米。四个人在山羊觅食的小道上,手脚并用,好不容易攀爬了300多米高程,却突遇“老虎嘴”险段:小道因雨水冲刷而中断,形成宽约七八十厘米的一个豁口牞向下看,是深达300余米的悬崖峭壁下的叶尔羌河。

  走在前面的王柱和天性恐高,不由得双腿发软,说什么也迈不开脚步;一时间,大家停在那里,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杨松青胆大心细,他趴下来用身体在中断的小道上搭了一座“桥”,让大家相互搀扶踩着他的身体过了“老虎嘴”,圆满完成了勘察任务。

  研究院勘测处处长汪海涛也忘不了1993年同杨松青一起去和田踏勘卡拉喀什河康西瓦水库坝址的情形。

  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康西瓦达坂,海拔4400米。上达坂踏勘没多久,汪海涛的脚板被铁钉扎破,鲜血直流,没法正常行走;杨松青也因受风寒高烧不退。

  “回去吧,等养好了病我们再来。”晚上躺在帐篷里,汪海涛说了自己的想法。杨松青说:“进一回山不容易,我们不能就这么回去。明天你在帐篷休息,我一个人上去。”说完,他吃了一大把药,和衣而眠。第二天,杨松青扛着仪器一个人上山了。他来来回回在达坂爬上爬下好几天,连自己啥时退的烧都不知道。这次踏勘,杨松青发现了一个活断层,坝址因此换了地方。同事彭亮说,杨松青是一个对工作精益求精且思维十分活跃的人。有时为了一个新发现、一个新观点,他会在半夜三四点钟给同样也是学地质水文专业的彭亮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于杨松青的“骚扰”,彭亮家人都“习惯”了。

  “杨总走了,家里太安静了!”如今,彭亮对这种“安静”很不习惯。

  生命的传承

  杨松青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说,如果不是受搞水利的父亲的影响,说不定我们会多一个数学家。

  在杨松青的家乡哈巴河县,杨松青当年的数学成绩远近闻名,也是当年该县高考成绩第一名。填报志愿时,身为水利局长的他父亲杨必林否决了学校老师为杨松青选的数学专业,要杨松青学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他说:“新疆水利建设缺人才嘛。”

  17岁的懵懂少年,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大学毕业后,他原本可以在自治区水利厅工作,又是父亲将他介绍给了当时在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所工作的彭敦复,为的是让他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

  初涉水利行业时,这个行业的艰辛也使杨松青对父亲有过怨言。但是,1990年杨必林因公殉职后,哈巴河群众从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远的地方骑马赶来为父亲送行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杨松青。从此,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优秀的水利人,为边疆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作为杨必林的老同学,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前任总工程师彭敦复在杨必林去世后,觉得肩上又多了一份父亲的责任。他对杨松青的要求十分严格,以至于杨松青平时除了谈工作,都怕和他照面。谈及杨松青英年早逝,彭敦复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他是块好材料,太可惜了!”2006年9月牞杨松青被推荐作为第三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中国水科院研修一年。研修期间,杨松青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复杂岩质高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2007年初,年仅40岁的杨松青取得教授级高工资格并被自治区水利厅聘任为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

  随着杨松青的成长成熟,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的一些公司频频向他招手,开出十分优越的条件,但杨松青均不为所动。惟有新疆农业大学向杨松青发出的一纸邀请,使他心动了。

  杨松青的妻子董芝告诉记者,杨松青心动的原因,是想用多年在水利地质行业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边疆培养一批新的人才。因为近年来国家对地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学地质的人却越来越少。

  自治区主席助理、水利厅厅长王世江深情地说,新疆的每一个水利工程,都有水利人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我们为新疆水利事业有一批杨松青这样甘于奉献的人而骄傲。

  杨松青走了。他献身水利的精神将永远铭刻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间。 
         
  作者: 师巧梅    

  文章来源: 新疆日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